天台李公孟长官出示桐柏观百丈坑玉兰且索赋诗继以一本分惠又复见督勉为之赋
宋 · 谢伋
桐柏古福地,琼台上侵星。
仙人种玉处,瑶草犹亭亭。
羽人纫作佩,瑞露濯芳馨。
悬崖百丈坑,九畴诗得经。
真境有谁何,守护烦六丁。
长官仙李氏,不畏兹山灵。
河阳无数花,叶蕊衒紫青。
受此贞洁姿,不露凡卉形。
命彼轻举者,窃取岩中扃。
封植入笼槛,罗列旁轩屏。
结根失所托,摧残日飘零。
揖我求我言,矢诗当见听。
草木遂其性,民物自安宁。
君其毋求奇,采掇庶可停。
兰玉近取譬,何用专阶庭。
人观尽白眼,莫遣下青冥。
仙人种玉处,瑶草犹亭亭。
羽人纫作佩,瑞露濯芳馨。
悬崖百丈坑,九畴诗得经。
真境有谁何,守护烦六丁。
长官仙李氏,不畏兹山灵。
河阳无数花,叶蕊衒紫青。
受此贞洁姿,不露凡卉形。
命彼轻举者,窃取岩中扃。
封植入笼槛,罗列旁轩屏。
结根失所托,摧残日飘零。
揖我求我言,矢诗当见听。
草木遂其性,民物自安宁。
君其毋求奇,采掇庶可停。
兰玉近取譬,何用专阶庭。
人观尽白眼,莫遣下青冥。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桐柏古观中的神秘仙境,以及对主人李公孟长官的敬仰。首联“桐柏古福地,琼台上侵星”展现了桐柏观古老而神圣的氛围,如同仙境般令人向往。接着,“仙人种玉处,瑶草犹亭亭”暗示了此处曾有仙人活动,瑶草茂盛,充满灵性。
诗人赞美了玉兰花的纯洁与高贵,“羽人纫作佩,瑞露濯芳馨”,将它比作仙人的饰品,沐浴着吉祥的露水,香气四溢。然而,“悬崖百丈坑,九畴诗得经”又透露出一种深邃与神秘,仿佛蕴含着古老的智慧。
“真境有谁何,守护烦六丁”表达了对守护者的敬意,认为只有六丁这样的神祇才能守护这样的圣境。李公孟长官“不畏兹山灵”,表现出他的胆识和对自然的亲近。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指出玉兰花的贞洁品质,即使被移植到笼槛之中,也保持其本色。
然而,诗人担忧这种珍稀之物会因被强求而遭受摧残,“结根失所托,摧残日飘零”。他劝诫李公孟长官,应尊重自然,让草木顺其生长,这样百姓万物方能安宁。最后,诗人以兰玉为喻,提醒不要过分追求奇珍,寻常之物亦有其价值,不必局限于阶庭之内。
整首诗以景寓理,既赞美了自然之美,也寓含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体现了宋代士大夫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