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清霞久客常德山中诗以寄之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清高只合漱朝霞,飘泊何须叹暮花。
日月亦为天地客,山河未有帝王家。
长临澧浦因芳草,渐近黔阳为好砂。
幸得山深人迹少,不妨儿女似麇麚。
日月亦为天地客,山河未有帝王家。
长临澧浦因芳草,渐近黔阳为好砂。
幸得山深人迹少,不妨儿女似麇麚。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郭清霞久客常德山中诗以寄之》。诗中描绘了诗人身处山中的独特心境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首联“清高只合漱朝霞,飘泊何须叹暮花”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飘泊生活的自在态度。他相信,只有在清晨的霞光中洗涤心灵,才能达到真正的清高境界;而对晚上的花朵无须叹息,因为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美丽与自由的象征。
颔联“日月亦为天地客,山河未有帝王家”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自然与宇宙的和谐观。日月在天地间游走,如同过客,没有固定的归属;山河之间,也未见帝王的痕迹,强调了自然界的独立与广阔,以及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颈联“长临澧浦因芳草,渐近黔阳为好砂”则通过具体的地理环境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欣赏。澧浦的芳草、黔阳的好砂,都是自然赋予的美丽,让人心生向往。
尾联“幸得山深人迹少,不妨儿女似麇麚”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满足感。山深之处,人迹罕至,这给了他与自然更亲密接触的机会,仿佛自己也融入了自然之中,如同自由自在的麋麚一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