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华姜一百首(其十五)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小姑山过大姑来,白浪如山山欲摧。
汝畏风波不敢涉,却思飞鞚白龙堆。
汝畏风波不敢涉,却思飞鞚白龙堆。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创作的《哭华姜一百首》中的第十五首,通过描绘小姑山与大姑山之间的壮阔景象,以及对华姜的深切哀悼,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
首句“小姑山过大姑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两座山的相对位置,暗示了旅程的开始。接着,“白浪如山山欲摧”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汹涌的海浪比作高山,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海浪的壮观,也预示着旅程的艰难与挑战。此处的“山欲摧”更是赋予了自然景象以动态感,仿佛海浪正试图撼动山岳,营造出一种紧张而震撼的氛围。
“汝畏风波不敢涉”一句,直接点明了面对如此险恶的自然环境时,人们内心的恐惧与犹豫。这里的“汝”既可指代他人,也可暗含诗人自己,表达了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人类普遍的畏惧心理。同时,这句话也引出了下一句“却思飞鞚白龙堆”的思考,即在面对恐惧时,人们是否应该勇敢地克服它,还是选择逃避?
“飞鞚白龙堆”源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原句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屈大均在此处借用,意在表达即使面临风浪与困难,也应该像古代将士一样勇往直前,不畏艰难,追求心中的理想与目标。这不仅是对华姜的哀悼,也是对所有在逆境中坚持前行的人们的赞颂。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物情感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勇气与追求的思考。在壮丽的自然背景中,诗人以华姜的形象寄托哀思,同时也激励着读者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应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