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陈州宿小庵
禽寒移密树,萤湿定疏篁。
入洛空携赋,过陈易绝粮。
不眠数更点,二十五声长。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陈昂的《过陈州宿小庵》描绘了秋雨过后的小庵景象。首句“一雨荒精舍”写出了雨后的荒凉与寂静,小庵显得更加偏僻和无人问津。次句“孤吟见早霜”则通过诗人的独自吟咏,表现出他的孤独和对清冷环境的感触,同时暗示了早秋的来临。
第三句“禽寒移密树”,细致地描绘了因天气转凉,鸟儿从密集的树林中寻找避寒之处的情景,展现了季节变化带来的生动画面。第四句“萤湿定疏篁”进一步描绘了雨后萤火虫在稀疏竹林中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宁静的氛围。
第五、六句“入洛空携赋,过陈易绝粮”表达了诗人旅途的艰辛,暗示了他怀才不遇,空有才华却难以施展,只能在旅途中艰难度日。最后两句“不眠数更点,二十五声长”以夜深人静时分的更鼓声,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尽的思绪,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雨后的小庵景色,融入了诗人自身的际遇和情感,展现出一种孤寂而深沉的意境。
词语解释
更点的意思:(1).古代计时单位。因滴漏而得名。每夜分为五更,每一更次分为五点。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国朝 文德殿 钟鼓院 於夜漏不尽刻,既天未晓,则但挝鼓六通而无更点也,故不知者乃谓禁中有六更。”(2).指更鼓之声。 唐 薛能 《上盐铁尚书》诗:“城絶鼓鐘更点后,雨凉烟树月华新。” 宋 岳珂 《祝英台近·北固亭》词:“倚楼休弄新声,重城门掩,歷歷数 西州 更点。” 清 曹寅 《鹿墟冶堂夜归不及送题扇却寄》诗:“城上虾蟆更点迟,摘船刚过夜渔时。”...
孤吟的意思:独自吟咏。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二:“孤吟屡闋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 唐 郑巢 《泊灵溪馆》诗:“孤吟疏雨絶,荒馆乱峯前。” 宋 杨万里 《夜雨》诗:“寒夜耿难晓,孤吟悄无儕。”...
精舍的意思:◎ 精舍 jīngshè(1) [teaching room; study]∶讲学的处所;收斋(2) [living or preaching place of monks and priests]∶僧道居住或说法布道的处所(3) [heart]∶指心,古人认为心是精神所居之处...
密树的意思:枝叶茂密的树;浓密的树林。 南朝 梁简文帝 《祠伍员庙》诗:“密树临寒水,疏扉望远城。” 唐太宗 《冬狩》诗:“兽忙投密树,鸿惊起砾洲。” 元 王冕 《晚眺》诗:“密树连江暗,残阳隔浦明。”...
五声的意思:◎ 五声 wǔshēng[the five note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five-tone scale] 古代音乐中的五种音阶:宫、商、角、徵( zhǐ)、羽和五声。——《吕氏春秋·慎行论》...
一雨的意思:(1).一场雨。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当此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旬而一雨,雨必以夜。” 唐 白居易 《答四皓庙》诗:“如彼旱天云,一雨百穀滋。” 宋 苏轼 《喜雨亭记》:“一雨三日,繄谁之力!” 许杰 《枉生女士》:“所谓‘终年皆是夏,一雨便成秋’者,便是指这种时候而言的。”(2).佛经常以“一雨”喻教法;佛说一味之法,众生随机缘而有差别,如草木之于雨。《金刚三昧经·序品》:“犹如一雨润,众草皆悉荣,随其性各异。” 唐 皎然 《听素法师讲法华经》诗:“应机如一雨,谁不涤心尘。”...
早霜的意思:◎ 早霜 zǎoshuāng[early frost] 每年秋末所降的几次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