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会师东瓯漫成赏析

会师东瓯漫成

明 · 张煌言
瓯越江声动鼓鼙,霸图南北似鸡栖;谁为揖客称司马,独将游兵是水犀。
箸借自来非为汉,瑟操犹恐未工齐。
十年种、蠡成何事,敢向人前说会稽!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朝抗清名将张煌言所作的《会师东瓯漫成》,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自己军事行动的反思。首句“瓯越江声动鼓鼙”描绘了战鼓震动江面的紧张气氛,暗示了战争的临近。次句“霸图南北似鸡栖”以鸡栖比喻国家版图的动荡不安,暗示了战乱带来的不稳定。

第三句“谁为揖客称司马”,意指谁能像古代名将司马相如那样,以外交手段解决问题?而“独将游兵是水犀”则反映了诗人自己率领的军队虽勇猛,却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接下来,“箸借自来非为汉”暗指借助外力并非长久之计,暗示对依赖外部援助的怀疑。

“瑟操犹恐未工齐”运用典故,表达出诗人对自己的军事策略是否完备还有所担忧。最后两句“十年种、蠡成何事,敢向人前说会稽!”感慨十年来的努力成效如何,诗人不敢轻易提及过去的会稽之战,流露出对自己未能成功收复失地的自责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时局的忧虑,又有对自己责任的反思,展现了张煌言作为明末将领的壮志豪情与现实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