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鹿谣
清 · 郑文焯
秋孛鹿,损万斛,东畦种禾西畦菽。
禾头生耳菽生蠋,城中穰草千钱束。
孛鹿谣,哀嗷嗷。
昨日湖水平南壕,鹅鸭集庐鱼升桥。
出无航,居无茅,荒荒饥色近在郊。
四乡那不愁漂摇,邻灾况闻江有蛟。
禾头生耳菽生蠋,城中穰草千钱束。
孛鹿谣,哀嗷嗷。
昨日湖水平南壕,鹅鸭集庐鱼升桥。
出无航,居无茅,荒荒饥色近在郊。
四乡那不愁漂摇,邻灾况闻江有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季丰收与饥荒并存的农村景象。"秋孛鹿,损万斛",开篇以丰收的孛鹿(可能指某种谷物)受损,暗示了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接下来的"东畦种禾西畦菽",描述了农民们勤劳地交替种植稻谷和豆类,试图弥补损失。
"禾头生耳菽生蠋"一句,"耳"和"蠋"可能是作物病虫害的象征,进一步揭示了收成的艰难。"城中穰草千钱束",说明尽管粮食丰收,但因灾情严重,市价高昂,百姓生活困苦。
"孛鹿谣,哀嗷嗷",诗人以悲哀的调子唱出了民间的哀怨。"昨日湖水平南壕",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暗示季节更迭,也预示着生活的不稳定。"鹅鸭集庐鱼升桥",描绘了动物的迁移,反映出人畜共患的困境。
"出无航,居无茅",写出了人们的流离失所,"荒荒饥色近在郊"则直接描绘了饥饿的严峻现实。最后两句"四乡那不愁漂摇,邻灾况闻江有蛟",表达了对周围乡村同样遭受灾害的担忧,以及江中蛟龙的隐喻,可能象征更大的灾难威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场景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清代社会底层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艰辛与无奈,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