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启御史赴山东佥宪以何澄所画云山求题
明 · 杨士奇
宜阳太守多公暇,肆笔云山出潇洒。
层峰叠翠凌苍空,英英玉气浮鸿濛。
缥缈瀰漫浑无迹,妙逼房山高克恭。
山乎云乎定何处,谁结茅屋倚深树。
岂无独抱千载心,玩水看山适朝暮。
柏台御史抚此图,忆得龙泉江上住。
岫幌岩扉意不忘,十载京华未归去。
秪今骢马复东行,马上看山向齐鲁。
君不见泰岱之云起肤寸,常向人间作霖雨。
层峰叠翠凌苍空,英英玉气浮鸿濛。
缥缈瀰漫浑无迹,妙逼房山高克恭。
山乎云乎定何处,谁结茅屋倚深树。
岂无独抱千载心,玩水看山适朝暮。
柏台御史抚此图,忆得龙泉江上住。
岫幌岩扉意不忘,十载京华未归去。
秪今骢马复东行,马上看山向齐鲁。
君不见泰岱之云起肤寸,常向人间作霖雨。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名为《萧启御史赴山东佥宪以何澄所画云山求题》。诗中描绘了宜阳太守多公在云山间肆笔创作的情景,展现出一幅层峦叠翠、云雾缭绕的壮丽山水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云山的缥缈与苍茫之美刻画得淋漓尽致,仿佛能感受到那股“英英玉气”在空中弥漫,如同房山高克恭的画作一般,妙不可言。
诗中还提到了一位名为“柏台御史”的人物,他或许是对这幅画作有所感慨,回忆起自己曾居住在龙泉江畔的日子,心中对山水的热爱和向往之情难以忘怀。尽管身处繁华的京城已多年,但内心深处仍渴望回归自然,与山水相伴。
最后,诗人以泰山之云起于细微之处,终成霖雨滋润大地的比喻,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山水之美,也蕴含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