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借云笈七签
宋 · 韩淲
一从寇谦之,祖尚张道陵。
湮芜五千言,庄列亦不明。
荒哉神仙家,方伎刘向评。
存想与炉灶,后世徒营营。
吾从云笈书,七签岂其情。
山閒焚妙香,君房天禧经。
叩齿理玉池,天风韵流铃。
玉历眇延康,尘劫无足惊。
湮芜五千言,庄列亦不明。
荒哉神仙家,方伎刘向评。
存想与炉灶,后世徒营营。
吾从云笈书,七签岂其情。
山閒焚妙香,君房天禧经。
叩齿理玉池,天风韵流铃。
玉历眇延康,尘劫无足惊。
鉴赏
这首诗《闲借云笈七签》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展现了诗人对道教修炼和经典学习的深刻思考与个人感悟。
首句“一从寇谦之,祖尚张道陵”,提及了两位著名的道教人物——寇谦之和张道陵,暗示了诗人对道教传统的追溯与崇敬。接着,“湮芜五千言,庄列亦不明”表达了对道家经典《道德经》及庄子、列子著作的深入研读,但同时也流露出对理解上的困惑与挑战。
“荒哉神仙家,方伎刘向评”一句,诗人对道教中的神仙追求进行了反思,引用刘向的评价,指出这种追求可能显得荒诞不经。接下来,“存想与炉灶,后世徒营营”则进一步探讨了道教修炼中的内观冥想与外在仪式,指出这些方法在后世可能徒劳无功。
“吾从云笈书,七签岂其情”表明诗人选择了阅读道教经典《云笈七签》作为修行路径,但内心是否真正认同这一选择,值得深思。随后,“山閒焚妙香,君房天禧经”描绘了诗人静坐山间,焚香诵读道教经典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叩齿理玉池,天风韵流铃”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修炼过程中的仪式感,以及与自然界的和谐共鸣。最后,“玉历眇延康,尘劫无足惊”表达了诗人对时间与历史的淡然态度,认为无论过去有多少沧桑变化,都不足以引起内心的波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道教修炼的探索与思考,也体现了其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