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有斐亭
明 · 袁宗道
空亭堪徙倚,一水带疏林。
乱石含芳草,危桥度远岑。
野垣还竹色,淇澳尚泉音。
岂不怀君子,高踪何处寻?
乱石含芳草,危桥度远岑。
野垣还竹色,淇澳尚泉音。
岂不怀君子,高踪何处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雅的山水画卷。首句“空亭堪徙倚”,点出了一座空旷的亭子,供人闲适地倚靠,营造出一种清静的氛围。接着,“一水带疏林”描绘了流水与稀疏树林相映成趣的景象,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乱石含芳草,危桥度远岑。”这两句通过“乱石”与“芳草”的对比,以及“危桥”与“远岑”的连接,展现了山间独特的地貌特征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乱石中生长着芳草,危桥之上可以远眺山峰,这样的画面既生动又富有诗意。
“野垣还竹色,淇澳尚泉音。”进一步描绘了竹林与泉水的景象,竹色与泉水的声音相互映衬,增添了诗中的自然韵味。野垣(篱笆)边的竹子依然青翠,淇澳(水边)的泉水依然潺潺作响,这些细节描绘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最后,“岂不怀君子,高踪何处寻?”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之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理想境界的追寻。在如此宁静优美的环境中,诗人不禁思考起那些品格高尚、追求高远境界的君子们,他们如今身在何方?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自然美与人文关怀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质的敬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