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梅花十吟(其六)赏析

梅花十吟(其六)

金末元初 · 段克己
白玉堂深夜色寒,玉儿和月倚蓬山。
高情不似章台柳,也许馀人取次攀。

词语解释

白玉的意思:(1).白色的玉。亦指白璧。《礼记·月令》:“﹝孟秋之月﹞衣白衣,服白玉。”《楚辞·九歌·湘夫人》:“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晋书·慕容德载记》:“ 障水 得白玉,状若璽。”《红楼梦》第四回:“ 贾 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至于青瑶窗里,明月初回;白玉房前,垂杨自见。”(2).喻指豆腐。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豆腐诗》:“霍霍磨昆吾,白玉大片裁。烹煎适吾口,不畏老齿摧。”...

高情的意思:◎ 高情 gāoqíng(1) [great kindness](2) 盛情高情雅意(3) 崇高的情意;深厚的情谊...

高情的意思:◎ 高情 gāoqíng(1) [great kindness](2) 盛情高情雅意(3) 崇高的情意;深厚的情谊...

蓬山的意思:(1).即 蓬莱山 。相传为仙人所居。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望 玄洲 而骏驱,指 蓬山 而永騖。” 唐 李商隐 《无题》诗:“ 蓬山 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栖真》:“旧人重到, 蓬山 路通。”参见“ 蓬莱山 ”。(2).官署名。秘书省的别称。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更掌蓬山之务,麟图缉謚。”《旧唐书·刘子玄传》:“蓬山之下,良直差肩;芸阁之中,英奇接武。” 宋 陆游 《喜杨廷秀秘监再入馆》诗:“公去蓬山轻,公归蓬山重。”参见“ 蓬莱 ”。...

取次的意思:亦作“ 取此 ”。1.随便,任意。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此儿当兴卿门宗,四海将受其赐,不但卿家,不可取次也。” 唐 杜甫 《送元二适江左》诗:“经过自爱惜,取次莫论兵。”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兀的不取次弃舍,等閒抛掉。” 汪文溥 《子美嘱题化佛化装百相即柬亚子》诗:“有时西笑入 长安 ,七贵三公取次看。”(2).草草,仓促。《敦煌变文集·叶净能诗》:“何不揭毡看验之?取此行麁疎法令。” 宋 陆游 《秋暑夜兴》诗:“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 元 朱庭玉 《青杏子·...

深夜的意思:◎ 深夜 shēnyè[late at night] 指半夜以后工作到深夜...

夜色的意思:◎ 夜色 yèsè[ dim light of night] 夜晚的景色夜色苍茫...

也许的意思:◎ 也许 yěxǔ(1) [perhaps;maybe]∶可能但不肯定地他也许就要来了(2) [probably]∶很可能;有极大可能性也许马上就可以到这里...

玉堂的意思:(1).玉饰的殿堂。亦为宫殿的美称。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躋於罗帷,经於洞房,迺得为大王之风也。”《韩非子·守道》:“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 汉 刘向 《九叹·逢纷》:“芙蓉盖而菱华车兮,紫贝闕而玉堂。”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朱阁玲瓏於林间,玉堂阴映於高隅。”(2). 汉 宫殿名。《史记·孝武本纪》:“於是作 建章 宫……其南有 玉堂 、 璧门 、 大鸟 之属。” 司马贞 索隐引《汉武故事》:“ 玉堂 基与 未央 前殿等,去地十二丈。”《东观汉记·孝冲皇帝纪...

玉儿的意思:(1).人名。 南齐 东昏侯 潘淑妃 之小字。 东昏侯 败,同死。 唐 陆龟蒙 《小名录》:“ 东昏侯 潘淑妃 小字 玉儿 。”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行次野梅次韵》:“ 梁 殿得非 萧帝 瑞, 齐 宫应是 玉儿 媒。” 清 唐孙华 《登灵岩有怀馆娃宫遗事》诗:“ 玉儿 犹殉亡 齐 节, 西子 寧为卖国人。”(2).人名。 后魏 元树 之爱姬 朱玉儿 。 唐 刘禹锡 《和西川李尚书伤韦令孔雀及薛涛之什》诗:“ 玉儿 已逐金环葬,翠羽先随秋草萎。”自注:“ 后魏 元树 ……北归,爱姬 朱玉...

章台的意思:◎ 章台 zhāngtái[the name of palace in Qin Dynasty] 秦宫殿名。以宫内有章台而得名章台见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白玉堂的意思:(1).神仙所居。亦喻指富贵人家的邸宅。 唐 刘方平 《乌栖曲》之一:“银汉斜临白玉堂,芙蓉行障掩灯光。” 唐 李商隐 《代应》诗:“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 卢 家白玉堂。” 宋 王安石 《送吴显道》诗之五:“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宋 张孝祥 《丑奴儿·王公泽为予言查山之胜戏赠》词:“主人白玉堂中老,曾侍凝旒。”(2).指翰林院。 唐 杜甫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曲江张公九龄》:“上君白玉堂,倚君金华省。” 宋 刘过 《沁园春·题黄尚书夫人书壁后》词:“白玉堂深,黄金印大。”...

章台柳的意思:唐 韩翃 有姬 柳氏 ,以艳丽称。 韩 获选上第归家省亲; 柳 留居 长安 , 安 史 乱起,出家为尼。后 韩 为 平卢 节度使 侯希逸 书记,使人寄 柳 诗曰:“ 章臺 柳, 章臺 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 柳 为蕃将 沙吒利 所劫, 侯希逸 部将 许俊 以计夺还归 韩 。见 唐 许尧佐 《柳氏传》。后以“章臺柳”形容窈窕美丽的女子。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 鶯鶯 悄似 章臺 柳,纵使柔条依旧,而今折在他人手。” 清 吴伟业 《赠荆州守袁大韫玉》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