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冈园杂诗二首(其二)
不识涧花落,惟闻潭水香。
听莺迁密树,憎鹊踏新篁。
欲就豁山阁,明灯扫一床。
鉴赏
这首明代程嘉燧的《石冈园杂诗二首(其二)》描绘了雨后山谷的清新景象。首句"雨余来谷口",写诗人雨后造访山谷,透露出一种闲适与宁静。"春草被山长",通过春草覆盖山岭的画面,展现出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
接下来两句"不识涧花落,惟闻潭水香",诗人专注于自然的声音和香气,暗示涧花悄然凋零,而潭水的清香则格外引人注目,体现了诗人对细微景致的敏感和欣赏。
"听莺迁密树,憎鹊踏新篁",诗人听到黄莺在茂密的树丛中婉转歌唱,却不喜欢喜鹊踩踏新竹的嘈杂声,流露出对和谐宁静环境的偏好。
最后两句"欲就豁山阁,明灯扫一床",诗人表达了想要在开阔的山阁中静心休息,点亮明灯,打扫床榻,体现出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山谷的景色,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的心境与追求。
词语解释
不识的意思:(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春草的意思:(1).春天的草。 晋 潘岳 《内顾》诗之一:“春草鬱青青,桑柘何奕奕。”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宋 陆游 《试院春晚》诗:“漫漫晚花吹瀼岸,离离春草上宫垣。” 明 何景明 《过君采次韵》之一:“昔牵春草梦,今并玉珂游。”(2).喻卑微。 唐 杜甫 《赠翰林张四学士垍》诗:“此生任春草,垂老独漂萍。” 仇兆鳌 注:“春草,嘆卑微。”(3).药草名。又名莽草。《尔雅·释草》:“葞,春草。” 邢昺 疏:“药草也……莽草一名葞,一名春草。”一说,“春草”为白...
谷口的意思:(1).山谷的出入口。《六韬·分险》:“衢道谷口,以武衝絶之。” 唐 王维 《归辋川作》诗:“谷口疎鐘动,渔樵稍欲稀。” 清 黄景仁 《偕邵元直游吾谷》诗:“此间看山復看枫,谷口敞与平原同。”(2).古地名。又名 瓠口 。在今 陕西 礼泉 东北。 西汉 于此置 谷口县 , 东汉 废。因位于 九嵕山 东、 仲山 西,当 泾水 出山之处,故谓之 谷口 。古时相传为 黄帝 升仙的地方。也称 寒门 。《汉书·郊祀志上》:“其后 黄帝 接万灵 明庭 。 明庭 者, 甘泉 也。所谓 寒门 者, 谷口 也。” 颜...
密树的意思:枝叶茂密的树;浓密的树林。 南朝 梁简文帝 《祠伍员庙》诗:“密树临寒水,疏扉望远城。” 唐太宗 《冬狩》诗:“兽忙投密树,鸿惊起砾洲。” 元 王冕 《晚眺》诗:“密树连江暗,残阳隔浦明。”...
明灯的意思:◎ 明灯 míngdēng[beacon] 作为光明和鼓舞源泉的象征性标志指路明灯...
山阁的意思:依山而筑的楼阁。 唐 杜甫 《缚鸡行》:“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金 元好问 《溪桥独步》诗:“纳纳溪桥逗晚风,水村山阁往来通。” 明 陈荩卿 《南吕懒画眉·嘉善寺苍云崖》曲:“摩空片石綉苔斑,石上云流夏亦寒,凭来山阁秀堪飡。”...
山长的意思:(1). 唐 、 五代 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如 唐 代刺史 孙丘 于 阆州 古 台山 置学舍,延 尹恭初 为山长; 五代 蒋维东 隐居 衡岳 ,受业者称 蒋 为山长。事见 宋 马永易 《实宾录》卷十一。 宋 元 时为官立书院置山长,讲学兼领院务; 明 清 时改由地方聘请。 清 末改书院为学堂,山长之制乃废。 宋 范成大 《代儿童立春门贴诗》之三:“盛族推山长,修龄号櫟翁。” 元 吴养浩 《象山山长岳仲远美任》诗:“雅有 岳山长 ,三年今在兹。”《文明小史》第二二回:“﹝总办﹞本是郎中放的...
水香的意思:(1).谓水的气味香。 唐 李贺 《月漉漉篇》:“秋白鲜花死,水香莲子齐。” 宋 苏轼 《昔在九江与苏伯固唱和昨日又梦伯固手持乳香婴儿示予》诗:“水香知是 曹溪 口,眼浄同看古佛衣。” 王文诰 注引 赵次公 曰:“ 天监 元年,有 婆罗门 智药 者,南游至 曹溪 口,掬水闻香,云:‘此必胜地,可建道场。’”(2).泽兰的别名。 宋 洪刍 《香谱·兰香》:“一名水香,生大吴池泽,叶似兰,尖长有岐,花红白色而香,煮水浴以治风。”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泽兰》:“ 吴普 《本草》一名水香, 陶...
潭水的意思:◎ 潭水 tánshuǐ[pool;pond] 即水潭下有二潭水。——宋· 沈括《梦溪笔谈》...
新篁的意思:新生之竹。亦指新笋。 唐 李贺 《昌谷北园新笋》诗之三:“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叶葱奇 注引《笋谱》:“笋,一名新篁。” 宋 苏轼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霜筠亭》:“解籜新篁不自持,嬋娟已有岁寒姿。” 明 高濂 《玉簪记·谭经》:“真个可爱可爱,只少四个丈夫,同赏新篁池阁。”...
一床的意思:亦作“ 一床 ”。 1.指一件卧具或坐具。《礼记·丧大记》:“设牀襢第,有枕含一牀,袭一牀,迁尸于堂又一牀,皆有枕席,君大夫士一也。” 宋 陆游 《北窗》诗:“玉麈消长日,风漪可一牀。” 明 锺恮 《初秋在圣修中孚斋中》诗:“新秋十日易为凉,风遍閒楼只一牀。”(2).古代税制。 北齐 时,夫妇二人合称一床,每岁课垦租二石,义租五斗,调绢一匹,绵八两。未娶妻的男丁,课半床。 隋 制亦以丁男夫妇为一床。参阅《通典·食货五》。(3).比喻地方狭小。亦指狭小之地。 南朝 梁武帝 《责贺琛勅》:“至於居处,不过一牀...
莺迁的意思:亦作“鸎迁”。《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嚶嚶。出自幽谷,迁於乔木。”嘤嘤为鸟鸣声。自 唐 以来,常以嘤鸣出谷之鸟为黄莺,故以“鶯迁”指登第,或为升擢、迁居的颂词。 唐 卢照邻 《五悲·悲今日》:“各自云腾羽化,谷变鶯迁,鸣香车於闕下,曳珠履於君前。” 前蜀 毛文锡 《喜迁莺》词:“芳春景,暖晴烟,乔木见鶯迁。传枝偎叶语关关,飞过綺丛间。” 元 陈樵 《送乌经历归二十韵》:“几时嗟蠖屈,后日看鸎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今称人迁官曰‘鶯迁’,本《诗经》‘迁于乔木’之义。按《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