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乐道太丞应瀛州辟
宋 · 梅尧臣
相如既击剑,仲宣亦从军。
二人当其时,皆以能赋闻。
韩公守武垣,犀兵若屯云。
幄中欲寄画,才智莫有君。
请之天子所,朝奏夕离群。
为沽斗酒饮,为买赤鲤焚。
鱼尽酒亦尽,醉起衣袂分。
二人当其时,皆以能赋闻。
韩公守武垣,犀兵若屯云。
幄中欲寄画,才智莫有君。
请之天子所,朝奏夕离群。
为沽斗酒饮,为买赤鲤焚。
鱼尽酒亦尽,醉起衣袂分。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击剑:舞剑。仲宣:王粲的字。
从军:投军。
韩公:指韩愈。
武垣:地名,可能指韩愈任职的地方。
犀兵:精锐部队。
幄中:军帐中。
寄画:寻找画家。
天子所:皇宫。
朝奏夕离群:早上进宫,傍晚返回。
沽:买。
赤鲤:红色的大鲤鱼。
焚:烹煮。
衣袂:衣袖。
翻译
司马相如舞剑之后,王粲也投身军旅。他们在那个时代,都因擅长作诗赋而闻名。
韩公镇守武垣,精锐部队如同屯聚的云彩。
帐中想找人绘画,却无人能比你的才智。
他被召见天子,早上上奏章,傍晚就离开群体。
为了买到一斗酒,他甚至愿意卖掉赤鲤来换。
酒尽鱼烹,喝醉后起身,衣袖分开,身影摇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王乐道太丞应瀛州辟》,通过对王乐道出仕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友人的赞赏和离别之情。首句“相如既击剑,仲宣亦从军”借司马相如和王粲的典故,暗示王乐道才华横溢,如同他们一样具有文武双全的特质。接着写到韩公守卫的武垣戒备森严,“犀兵若屯云”,显示出王乐道此行的重要性和责任。
诗人表达了对王乐道的期待与信任:“幄中欲寄画,才智莫有君”,认为他在筹划军事方面无人能及,被推荐至朝廷,很快就获得了重要职位。“朝奏夕离群”描绘了他迅速离开亲友的情景,表现出他的决断和使命的紧迫。诗人为了表达对朋友的深情厚谊,甚至提出“为沽斗酒饮,为买赤鲤焚”,希望以酒和鲜鱼为他壮行。
最后两句“鱼尽酒亦尽,醉起衣袂分”,通过酒尽鱼空的场景,形象地写出送别的宴席上,两人醉意微醺,衣袂分开,既表达了离别的不舍,也寓含着对王乐道前程的祝愿。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情感真挚、富有诗意的送别诗,体现了梅尧臣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其才华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