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寄兰生
清 · 陈琇瑩
燕瘦环肥各赏音,偶于浙派见精深。
论诗未信卷葹语,樊榭何人更铸金。
三朝选本亦区区,七子松陵枉并驱。
一例诗翁饶派别,故应萚石胜归愚。
论诗未信卷葹语,樊榭何人更铸金。
三朝选本亦区区,七子松陵枉并驱。
一例诗翁饶派别,故应萚石胜归愚。
鉴赏
这首诗《论诗寄兰生》由清代诗人陈琇莹所作,通过对比“燕瘦环肥”这一形象比喻,巧妙地表达了对诗歌风格多样性的欣赏与推崇。诗中提到的“燕瘦环肥”,原指形容女子体态之美,这里借以比喻诗歌风格的丰富多样,既有清瘦雅致之风,也有丰满华丽之韵,各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接着,诗人指出在浙派(浙江地区)的诗歌中,能够见到这种风格的精深表现,暗示了浙派在诗歌艺术上的独特贡献。诗人对于诗歌的评价并未局限于某一种理论或观点,如“卷葹语”(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诗歌理论或批评),而是认为真正的诗歌大师应该如同“铸金”一般,创造出具有永恒价值的作品。
诗中还提到了“三朝选本”和“七子松陵”,这些词语可能指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歌选集或诗人群体,暗示了诗人对于传统诗歌的尊重以及对于创新的期待。最后,诗人强调了诗歌风格的多样性,认为即使是同一时期的诗人,他们的作品也应展现出不同的特色,而其中“萚石”(可能象征着某种独特的风格或见解)被认为比“归愚”(可能代表传统的、被误解或低估的风格)更为珍贵。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诗歌艺术多样性和创新性的深刻理解与高度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传统与现代、主流与边缘之间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