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送僧三首(其一)赏析

送僧三首(其一)

宋 · 释慧空
蜀川老觉家潼川,怀中交子是铁钱。
三年听讲大慈寺,执卷问之不识字。
三年参禅大隋山,盖龟劫火犹颟顸。
瞿塘忽放铁船下,不问滟滪堆如马。
逆风使过荆湖南,焦荔林中来放憨。
同风莫倚闽与蜀,饮水更须防蛊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空所作的《送僧三首》中的第一首,以蜀地为背景,描绘了一位老僧的生活经历和旅途见闻。诗中通过“蜀川”、“潼川”、“大慈寺”、“大隋山”等地理名词,展现了僧人曾在四川一带游历和修行的场景。

首句“蜀川老觉家潼川”点明了僧人的故乡在潼川,而他在蜀川生活已久,显得老成持重。接下来的两句“怀中交子是铁钱”,形象地描述了僧人随身携带的货币是铁铸的钱币,暗示了当时四川地区铁钱流通的情况。

“三年听讲大慈寺,执卷问之不识字”描绘了僧人在大慈寺学习经文,尽管勤奋,但因不识字,无法深入理解。这反映了古代佛教教育的现实状况,也体现了僧人的虔诚和毅力。

“三年参禅大隋山,盖龟劫火犹颟顸”则转而写僧人在大隋山修行,面对佛法的深奥和世间磨难,仍然懵懂无知,但保持着坚定的信念。

“瞿塘忽放铁船下,不问滟滪堆如马”运用夸张手法,描绘僧人乘船过瞿塘峡的情景,即使面对险恶的江流,他也不畏艰险,显示出超脱世俗的决心。

最后两句“逆风使过荆湖南,焦荔林中来放憨”描绘僧人逆风南行,途经荆湖,经过焦热的荔枝林,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同时也寓含了僧人旅途的艰辛。

整首诗以送别僧人为线索,通过描绘僧人的生活经历和旅途见闻,展现了僧人的修行精神和坚韧性格,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