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余平生不至庐山六月廿八日夜梦同孙季蕃游焉林木参天瀑声如雷山中物色良是一刹甚幽邃傍人告曰此中有不出院僧余与季蕃欣然访之语未终而觉将晓矣窗外檐溜淋浪纪以二诗(其二)赏析

余平生不至庐山六月廿八日夜梦同孙季蕃游焉林木参天瀑声如雷山中物色良是一刹甚幽邃傍人告曰此中有不出院僧余与季蕃欣然访之语未终而觉将晓矣窗外檐溜淋浪纪以二诗(其二)

宋 · 刘克庄
泉声㶁㶁树苍苍,云有高僧占一房。
粮绝罕曾起烟火,佛来不肯下禅床。
缁流谁可传宗旨,黄敕难招坐道场。
何必真分一间住,偶为但过亦清凉。

注释

泉声㶁㶁:形容泉水流淌的声音。
树苍苍:形容树木茂盛翠绿。
云有高僧:云雾中有一位高僧。
粮绝:食物断绝。
罕曾:很少曾经。
起烟火:生火做饭。
佛来:佛祖降临。
不肯下禅床:不愿离开禅修的床铺。
缁流:指僧侣。
传宗旨:传授佛法宗旨。
黄敕:古代官府文书,此处指朝廷任命。
坐道场:在道场讲经说法。
一间住:独居一室。
偶为但过:偶尔路过。
亦清凉:也能感到清凉。

翻译

泉水潺潺,树木苍翠,云雾缭绕中有一位高僧占据了一间房。
僧人食物匮乏,几乎不生火做饭,即使佛祖前来,他也不愿离开禅床。
谁能继承他的教诲,接受黄册任命在此讲经说法呢?
这里并非必须独居,偶尔路过也能感受到清静与凉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寺庙图景。开篇"泉声㶁ㆵ树苍苍,云有高僧占一房",通过泉水的声音和苍翠的树木,勾勒出一个隐逸的僧人独居于云雾缭绕的高处,营造了一种超然世外的氛围。接着"粮绝罕曾起烟火,佛来不肯下禅床",表明寺庙中生活的简朴与宁静,即使是佛祖降临,也不会打扰僧人的沉思冥想。

诗人随后提出一个问题"缁流谁可传宗旨,黄敕难招坐道场",询问在这般寂静中,能有谁能够继承佛法的真意,又如何能够召集众人于道场修行。紧接着"何必真分一间住,偶为但过亦清凉",似乎是在表达即使不必真正定居,也只是偶尔经过,这份宁静清凉也足以令人心旷神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佛法修行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与超脱尘世的向往。诗中的意境淡远,语言简练而蕴含深意,充分体现了宋代词风的清新脱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