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一○七)赏析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一○七)

宋 · 释广闻
一法若有,脱罗笼处万象平沉。
万法若无,没遮护时红尘满地。
如孤云行空,如寒月即水。
拟从于此觅云山,何啻白云千万里。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哲理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宇宙万物和人生境界的独特洞察。

首句“一法若有,脱罗笼处万象平沉”,以“一法”象征真理或核心法则,指出当人们领悟到这一真理时,就如同摆脱了束缚,使得整个世界(万象)归于平静与和谐。这里运用了“罗笼”这一形象,比喻束缚、限制,强调了真理对于解脱束缚、实现内心平静的重要性。

次句“万法若无,没遮护时红尘满地”,则从反面阐述,如果人们迷失在繁杂的万事万物中,没有正确的指引或遮护,那么外界的纷扰(红尘)就会充斥于心,无法得到安宁。这反映了在缺乏正确指导时,人们容易被外界的诱惑和困扰所影响,陷入混乱与不安的状态。

接下来,“如孤云行空,如寒月即水”,通过自然景象的比喻,进一步阐述了真理与现实的关系。孤云自由自在地飘荡在天空,寒月静静地映照在水中,这两者都象征着真理的显现与内在的宁静。孤云不受任何束缚,寒月则与水融为一体,展现出真理超越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特质。

最后,“拟从于此觅云山,何啻白云千万里”,表达了追求真理的过程。诗人提出,如果想要在世间寻找真理与内心的平静(云山),那么这种追求就如同追寻遥远的白云,其距离之远,难以衡量。这既是对追求真理之路漫长而艰难的感慨,也是对最终能够达到心灵深处平静与和谐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禅宗的智慧,探讨了真理与现实、内心与外在之间的关系,以及追求真理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可能达到的境界。它不仅富有哲理,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