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送人
唐 · 无闷
折柳亭边手重携,江烟澹澹草萋萋。
杜鹃不解离人意,更向落花枝上啼。
杜鹃不解离人意,更向落花枝上啼。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折柳:古代送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习俗,表示挽留和惜别。亭边:亭子旁边,常指送别或歇息的场所。
手重携:再次牵手,强调不舍与深情。
江烟:江面上的水汽形成的烟雾。
澹澹: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也可指烟雾弥漫貌。
草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形容生机勃勃但带有些许荒凉感。
杜鹃:一种鸟,传说中它总是悲鸣,常被赋予哀伤、思归的象征。
不解:不懂,不明白。
离人意:离别之人的情感、心思。
更向:反而更加朝着,此处有反衬之意。
落花枝上:凋谢花朵的树枝上,象征着凄凉与衰败。
翻译
在折柳送别的亭子边再次紧紧牵手,江面烟雾朦胧,岸边草木茂盛。杜鹃鸟不懂离别之人的心意,偏偏在落花的枝头悲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送别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人去意的不舍。
"折柳亭边手重携"一句,设置了整个画面的基调。"折柳"通常是送行时表达依依惜别之情的象征性动作,而"手重携"则透露出作者不忍心让对方离开的心情。
接下来的"江烟澹澹草萋萋",通过对周遭环境的描绘,为离别的情境增添了一层淡淡的忧伤。"江烟"和"草萋萋"共同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景色凄迷的情感氛围。
"杜鹃不解离人意,"这句诗引出了另一主体——杜鹃(一种鸟类)。作者通过杜鹃的啼叫,传达了它对于人的离去无法理解和共鸣的心境,这种写法既富有象征意义,又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最后一句"更向落花枝上啼"则是对前述情感的一种深化。杜鹃选择在即将凋零的落花枝上啼叫,似乎是在通过这种行为来表达它对于美好事物逝去的不舍,以及对人去意的无尽哀伤。
整首诗通过精致的情感描写和细腻的景物勾勒,营造出了一种淡远而深邃的离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