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移禁司刑赏析

移禁司刑

唐 · 沈佺期
畴昔参乡赋,中年忝吏途。
丹唇曾学史,白首不成儒。
天子开昌箓,群生偶大炉。
散材仍葺厦,弱羽遽抟扶。
宠迈乘轩鹤,荣过食稻凫。
何功游画省,何德理黄枢。
吊影惭非据,倾心事远图。
盗泉宁止渴,恶木匪投躯。
任直翻多毁,安身遂少徒。
一朝逢糺谬,三省竟无虞。
白简初心屈,黄纱始望孤。
患平终不怒,持劾每相驱。
埋剑谁当辨,偷金以自诬。
诱言虽委答,流议亦真符。
首夏方忧圄,高秋独向隅。
严城看熠耀,圜户对蜘蛛。
累饷唯妻子,披冤是友于。
物情牵倚伏,人事限荣枯。
门客心谁在,邻交迹倘无。
抚襟双涕落,危坐日忧趋。
圣旨垂明德,冤囚岂滥诛。
会希恩免理,终望罪矜愚。
司寇宜哀狱,台庭幸恤辜。
汉皇虚诏上,容有报恩珠。

拼音版原文

chóucānxiāngzhōngniántiǎn
dānchúncéngxuéshǐbáishǒuchéng

tiānkāichāngqúnshēngǒu
sàncáiréngshàruòtuán

chǒngmàichéngxuānróngguòshídào
gōngyóuhuàshěnghuángshū

diàoyǐngcánfēiqīngxīnshìyuǎn
dàoquánníngzhǐèfěitóu

rènzhífānduōhuǐānshēnsuìshǎo
cháoféngjiūmiùsānshěngjìng

báijiǎnchūxīnhuángshāshǐwàng
huànzhōngchíměixiāng

máijiànshuídāngbiàntōujīn
yòuyánsuīwěiliúzhēn

shǒuxiàfāngyōugāoqiūxiàng
yánchéngkàn耀yàohuánduìzhīzhū

lèixiǎngwéiyuānshìyǒu
qíngqiānrénshìxiànróng

ménxīnshuízàilínjiāotǎng
jīnshuāngluòwēizuòyōu

shèngzhǐchuímíngyuānqiúlànzhū
huìēnmiǎnzhōngwàngzuìjīn

kòuāitáitíngxìng
hànhuángzhàoshàngróngyǒubàoēnzhū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饱经世事的官员,历经磨难而不失其初衷。开篇即通过“畴昔参乡赋,中年忝吏途”表现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仕途生涯的自嘲。接着,“丹唇曾学史,白首不成儒”则道出了诗人从青年时期学习历史到老年未能成为真正的儒雅之士的无奈与感慨。

“天子开昌箓,群生偶大炉”中,“天子”指唐朝皇帝,而“昌箓”意指皇帝颁布的恩诏或命令,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国家和谐安宁的美好愿望。紧接着,“散材仍葺厦,弱羽遽抟扶”则描绘了一种虽然能力不足但依然在努力工作的情景。

“宠迈乘轩鹤,荣过食稻凫”中,“宠迈”指的是官职的提升,而“轩鹤”则是古代皇帝车驾前导的动物,此句暗示诗人曾经获得过朝廷的提拔和重用。随后的“何功游画省,何德理黄枢”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功绩和品德的自我反思。

此后,“吊影惭非据,倾心事远图”中,诗人表达了对自己过去行为的懊悔以及对于未来事业的规划。紧接着,“盗泉宁止渴,恶木匪投躯”则是诗人对待人接物的一种态度,即不贪图非分之财,也不会去做伤害他人的事情。

“任直翻多毁,安身遂少徒”中,“任直”指的是正直无私,而“多毁”则可能是指诗人在官场中的所作所为遭到了很多的批评和诽谤。此句表达了诗人即使面对诸多非议,也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节操,未曾改变初衷。

以下几句“一朝逢糺谬,三省竟无虞。白简初心屈,黄纱始望孤”则是诗人对于自己过去某些行为的反思与自责,以及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和展望。

接下来的内容“患平终不怒,持劾每相驱。埋剑谁当辨,偷金以自诬”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既往过失的深刻反省以及对未来的警醒与自我批评。

随后的“诱言虽委答,流议亦真符”中,“诱言”指的是那些花言巧语,而“流议”则是指外界的议论和传闻。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即使面对种种诱惑与流言,也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真诚。

紧接着,“首夏方忧圄,高秋独向隅”中,“首夏”指的是年初之时,而“忧圄”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担忧。随后,“严城看熠耀,圜户对蜘蛛”则描绘了一种孤独与寂寞的生活场景。

接下来的“累饷唯妻子,披冤是友于”中,“累饷”指的是积累的财物,而“披冤”则是指揭露自己的冤屈。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于家人的思念以及对朋友的眷恋。

随后的“物情牵倚伏,人事限荣枯”中,“物情”指的是世间万物之情,而“人事”则是指人间的种种往事。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于世态炎凉的感慨。

以下几句“门客心谁在,邻交迹倘无。抚襟双涕落,危坐日忧趋”则是诗人对友情的怀念以及对自己孤独处境的描绘。

最后,“圣旨垂明德,冤囚岂滥诛。会希恩免理,终望罪矜愚。司寇宜哀狱,台庭幸恤辜。汉皇虚诏上,容有报恩珠”则是诗人对于朝廷恩典的感激,以及对自己过失的自省与期许。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涯、个人品德以及国家安宁等方面的深刻认识和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