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和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十八)赏析

和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十八)

金 · 赵秉文
汉儒传注学,未为无所得。
秦火少完书,岂免乌焉惑。
后儒补罅漏,圣道稍开塞。
俗士喜操戈,又一秦相国。
且共欢一觞,多言不如默。

鉴赏

这首诗是金代诗人赵秉文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饮酒》组诗的回应,名为《和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十八)》。赵秉文在这首诗中探讨了儒家学问的传承与解读,以及后世学者在补充古代文献时可能产生的误解或偏见。

首句“汉儒传注学,未为无所得”,指出汉代的儒学注释虽然繁复,但并非毫无收获,暗含对传统学术研究的肯定。接着,“秦火少完书,岂免乌焉惑”则借秦始皇焚书之事,表达了对古代文献遗失的遗憾,同时暗示了后人因缺乏完整资料而可能产生的困惑与误解。

“后儒补罅漏,圣道稍开塞”表明了后世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努力填补知识的空白,使得圣贤之道得以逐渐清晰。然而,“俗士喜操戈,又一秦相国”则以比喻的手法,批评了那些不加思考地批评他人,甚至试图颠覆已有知识体系的行为,将其比作秦朝的丞相李斯,后者在历史上以破坏文化著称。

最后,“且共欢一觞,多言不如默”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珍惜当下的心态,建议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保持沉默,避免无谓的争执与纷扰。整首诗通过对比与隐喻,反映了对学术传承、知识积累与个人修为的深刻思考。

词语解释

不如的意思:◎ 不如 bùrú[not up to;inferior to]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自以为不如。——《战国策·齐策》...

操戈的意思:(1).执戈。拿起武器。《列子·周穆王》:“操戈逐儒生。” 唐 符载 《愁赋》:“ 伏波 据鞍而骨惊, 定远 操戈而涕激。” 明 张居正 《乞恩守制疏》:“皇上如不以臣为不肖,外则操戈执鋭,宣力於疆埸,内则荷橐持筹,预议於帷幄。”(2).引申为交战。 沉涛 《瑟榭丛谈》卷上引 清 徐兰 《赤陵姐琵琶歌》:“间起侵陵缘互市,终修和好悔操戈。”(3).喻相互攻击。 明 尹耕 《秋兴》诗:“推轂丈人空肉食,操戈遗孽尚萧墙。” 罗惇曧 《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左氏》后出,博士嚣然, 向 歆 以父...

传注的意思:亦作“ 传註 ”。解释经籍的文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释经则与传注参体,……传者转师,注者主解。” 宋 叶适 《金坛县重建学记》:“古今之义理準焉,虽更燔灭坏乱,而传注终不能汩,异説终不能迷也。” 明 唐顺之 《叶包庵先生寿序》:“先生治《诗》且三十年,虽一以传註为宗,然训詁名物之外,往往能深探古人之精微而发之于文。” 清 李渔 《闲情偶记·辞曲》:“曲之有白,就文字论之,则犹经文之於传註。”见“ 传注 ”。...

多言的意思:(1).犹言好讲闲话;多说。《诗·郑风·将仲子》:“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 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世 曰:‘吾愿得一郡为王。’弗许。又曰:‘愿为万户侯。’弗许。曰:‘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 阎乐 曰:‘臣受命於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麾其兵进。 二世 自杀。” 宋 王安石 《不诂自明》:“ 仓頡 造书,不詁自明。于乎多言,只误后生。” 明 陈子龙 《病鹦鹉》诗:“多言老更甚,解梦病增疑。”《儒林外史》第二四回:“ 石老鼠 听见这话,方才...

后儒的意思:后世的儒者。亦以指二 程 朱子 。 明 王守仁 《答陆原静书》:“但后儒之所谓著察者,亦是狃於闻见之狭,蔽於沿习之非。”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理》:“古人所谓天理,未有如后儒之所谓天理者矣。”...

开塞的意思:(1).开启和阻塞。引申指兴革、取舍。《逸周书·文传》:“不明开塞禁舍者,其如天下何?”《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开塞所宜,悉心以对。” 李善 注:“开塞,犹取捨也。” 宋 苏辙 《刘恺丁鸿孰贤论》:“言行之所开塞,可无慎乎?” 清 梅曾亮 《大学士戴公墓碑》:“即授南 河 河 道总督,凡三年,改定木石工价,及开塞修废所宜,次第毕举。”(2).谓开已塞之道。《商君书·开塞》 蒋礼鸿 题解:“开塞者,谓开已塞之道也。已塞之道孰谓?谓 汤 武 以力征诛并诸侯定天下之道也。” 汉 桓宽...

秦火的意思:指 秦始皇 焚书事。 唐 孟郊 《秋怀》诗之十五:“ 秦 火不爇舌, 秦 火空爇文。” 宋 陆游 《鼠败书》诗:“坐令 汉 篋亡,不减 秦 火厄。” 明 方孝孺 《有子》:“不幸重之以 秦 火, 孔子 之微言几不復存。”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五:“心与智不调,请寻一 桃源 ,避此 秦 火。”...

圣道的意思:(1).圣人之道。也特指 孔子 之道。《庄子·天道》:“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 汉 扬雄 《法言·问明》:“甚矣,圣道无益於庸也。”《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始自 秦 世,不师圣道,私以御职,姦以待下。” 唐 韩愈 《请复国子监生徒状》:“今圣道大明,儒风復振,恐须革正,以赞鸿猷。”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见圣道之全者惟 颜子 。”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我出世的时候是 清 朝末年, 孔夫子 已经有了‘ ...

俗士的意思:(1).庸俗不高尚的人。《后汉书·文苑传·刘梁》:“常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党,乃著《破羣论》。时之览者,以为‘ 仲尼 作《春秋》,乱臣知惧;今此论之作,俗士岂不愧心。’”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请迴俗士驾,为君谢逋客。”《南史·循吏传·何远》:“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2).见识浅陋的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诸葛孔明 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 德操 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

所得的意思:◎ 所得 suǒdé[gain;earning;income] 指所获得的东西所得无几...

完书的意思:完美的书;完整的书。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通考》既该且覈,规模意制,足称完书。”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不如加上序目,成为一部完书。”...

无所的意思:(1).没有地方;没有处所。 汉 枚乘 《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 唐 韩愈 《祭张给事文》:“上不负汝,为此不祥,将死无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周礼·考工记·轮人》:“无所取之,取诸圜也。” 郑玄 注:“非有他也,圜使之然也。”《后汉书·杜乔传》:“先是 李固 见废,内外丧气,羣臣侧足而立,唯 乔 正色无所回橈。”《通典·食货九》:“ 后魏 初至 太和 钱货...

乌焉的意思:乌、焉字形相似,容易致误。泛指文字讹误。《事物异名录·书籍·书讹》引 宋 董逌 《除正字谢启》:“乌焉混淆,鱼鲁杂揉。” 清 鲍廷博 《<履斋示儿编>跋》:“﹝ 卢文弨 、 孙志祖 ﹞互相讐勘,不特尽扫乌焉之误;於 履斋 千虑之失,亦时时有所纠正焉。”参见“ 乌焉成马 ”。...

罅漏的意思:◎ 罅漏 xiàlòu(1) [omission;deficiency;shortcoming]∶裂缝和漏穴,比喻事物的漏洞补苴罅漏。——唐· 韩愈《进学解》(2) [neglect]∶疏漏;遗漏...

相国的意思:◎ 相国 xiàngguó[prime minister] 古官名。春秋战国时,除楚国外,各国都设相,称为相国、相邦或丞相,为百官之长...

一秦的意思:(1).一个 秦 国。《汉书·陈胜传》:“ 武臣 至 邯郸 ,自立为 赵王 , 陈餘 为大将军, 张耳 、 召骚 为左右丞相。 胜 怒,捕繫 武臣 等家室,欲诛之。柱国曰:‘ 秦 未亡而诛 赵王 将相家属,此生一 秦 。不如因立之。’” 颜师古 注:“言为讎敌,与 秦 无异。”后常用为独一的典实。 唐 韩翃 《田仓曹东亭夏夜饮得春字》诗:“更羡风流外,文章是一 秦 。” 宋 黄庭坚 《晁张和答秦觏五言予亦次韵》:“自古非一 秦 ,六籍盖多难。”(2).指 秦桧 。 宋 陆游 《追感往事》诗之五:“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