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五)赏析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五)

宋 · 苏轼
去乡三十年,风雨荒旧宅。
惟存一束书,寄食无定迹。
每用愧渊明,尚取禾三百。
颀然六男子,粗可传清白。
于吾岂不多,何事复叹息。

注释

风雨:形容自然环境的恶劣和时光的流逝。
荒旧宅:废弃破败的老房子。
寄食:指依靠他人供给食物。
愧渊明:对陶渊明自给自足生活方式的羡慕和自愧不如。
颀然:形容身材高大。
清白:指品行端正,廉洁。
何事:为什么,什么原因。

翻译

离乡已经三十年,风雨侵蚀了旧居。
只剩下一捆书,四处漂泊无定所。
时常感到惭愧,想起陶渊明,他还能自给自足三百石稻谷。
六个儿子个个高大,足以传承清白家风。
对于我来说,这难道还不够吗?为何还要叹息呢?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怀旧之情的诗,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开篇"去乡三十年,风雨荒旧宅"直截了当地描绘出归家的场景,时间的长河已使得家园沧桑改变,只剩下一束书是唯一的伴侣,而自己的生活却没有固定的依托。

接着"惟存一束书,寄食无定迹"表明诗人在物质上备受颠簸,但精神上的支撑仍旧是一束书,这也反映了诗人的文化修养和对知识的渴望。"每用愧渊明,尚取禾三百"则是说自己虽然时常感到惭愧,因为自己的生活还不能自给自足,需要依赖别人,就像古代文学家庄周所说的那样,即使只是一点微薄的帮助,也是非常珍贵的。

诗中的"颀然六男子,粗可传清白"一句,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处境。尽管生活困顿,但只要心中有正直的品格,即便是简陋的生活也是可以接受的。

最后两句"于吾岂不多,何事复叹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往经历的反思与自我安慰。虽然身处逆境,但回首自己的岁月,也并非一无是处,因此没有必要再去叹息。

这首诗通过苏轼深邃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士大夫阶层人士在面对生活困顿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又有对目前处境的无奈接受,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自我安慰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