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皇帝挽辞二首(其一)
宋 · 王安石
将圣由天纵,成能与鬼谋。
聪明初四达,俊乂尽旁求。
一变前无古,三登岁有秋。
讴歌归子启,钦念禹功修。
聪明初四达,俊乂尽旁求。
一变前无古,三登岁有秋。
讴歌归子启,钦念禹功修。
注释
由:天赋。天纵:上天赋予的特殊才能。
成:成就。
鬼谋:与鬼神共谋,指非凡的智谋。
聪明:智慧。
初四达:开始展现出广泛的智慧。
俊乂:才德出众的人。
尽旁求:广泛地寻找和任用。
一变:前所未有的变革。
前无古:超越了历史上的先例。
三登:多次登上高位。
岁有秋:年年丰收。
讴歌:歌颂。
归子:归附的人们。
启:开启,引申为歌颂。
钦念:深深怀念。
禹功修:大禹的功绩卓越。
翻译
天赋的圣人,能够与鬼神共谋计策。他的智慧初显,广泛寻求贤能之士。
他的变革前所未见,每年都有丰收的季节。
人们歌颂他,怀念大禹的丰功伟绩。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厚重历史感和深邃政治智慧的诗篇。诗人以宏大的视角审视历史,展现了一位君主如何依据天命之意志,施展自己的才能,与自然万物、鬼神沟通,从而达到统治天下的能力。
“聪明初四达”,表明君主智慧的渗透和影响力已无处不在,成为国家的栋梁。每个字都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责任与政治使命。“俊乂尽旁求”则描绘了朝廷内外贤才济济,一心辅佐君主,共同治理天下的景象。
“一变前无古”,意味着这一系列的变革是史无前例的,是对传统的一种突破和创新。这种变革带来的不仅是时代的进步,也映射出诗人对于改革的期待与推崇。而“三登岁有秋”则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可能是在表达某种对历史周期性发展的思考。
最后两句,“讴歌归子启,钦念禹功修”,通过赞颂古代圣君的美德和伟业,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与怀念,以及对先贤智慧的缅绘。这里的“归子启”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英明君主,而“钦念禹功修”则是对禹王治水之功的记忆和敬仰,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基业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君主智慧、政治改革、历史变迁以及文化传承的反思,构建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渗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政治哲学思考,是一位有远见卓识之君主形象的塑造,也是诗人个人智慧与情感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