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马良佐学士还南京
明 · 王鏊
白门柳色罢啼莺,归拥金莲院吏惊。
北地主人供案立,庐江太守傍车行。
家传易学无笺注,驿递诗筒有课程。
潇洒玉亭谁复到,竹间为认旧题名。
北地主人供案立,庐江太守傍车行。
家传易学无笺注,驿递诗筒有课程。
潇洒玉亭谁复到,竹间为认旧题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学士马良佐回南京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憧憬。首句“白门柳色罢啼莺”,以白门柳的静寂反衬出离别的凄凉,啼莺不再,暗示着热闹与生机的暂时消逝。接着,“归拥金莲院吏惊”一句,通过院吏的惊讶,侧面表现了学士归来的不同寻常,也透露出对学士身份的尊敬。
“北地主人供案立,庐江太守傍车行”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北地主人的恭敬与庐江太守的随行,映射出学士地位之高,同时也体现了官场礼仪的庄重。接下来,“家传易学无笺注,驿递诗筒有课程”则揭示了学士在学术上的成就与勤奋,即使在远行途中也不忘学习,通过诗筒传递知识,展现了其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最后,“潇洒玉亭谁复到,竹间为认旧题名”表达了对学士离去后的空寂感,玉亭不再有人光临,竹林中只能寻觅到往日留下的名字,既是对学士才情的赞美,也是对其离去后留下精神财富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对学识传承的期许,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