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七日再宿觉林寺次张婿东生韵
清 · 杜玺
秋高暑气清,微云澹无滓。
复来方外游,偃息空山里。
夫岂慕禅寂,心定似水止。
此中有真趣,且住为佳耳。
盈盈月半规,的的花含蕊。
薄醉昵清酣,楼角钟声起。
复来方外游,偃息空山里。
夫岂慕禅寂,心定似水止。
此中有真趣,且住为佳耳。
盈盈月半规,的的花含蕊。
薄醉昵清酣,楼角钟声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美丽,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清幽与和谐。首句“秋高暑气清,微云澹无滓”直接点明了季节与天气特点,秋高气爽,云淡风轻,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复来方外游,偃息空山里”则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向往,他选择在空山中休憩,寻找心灵的宁静。
“夫岂慕禅寂,心定似水止”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他并非单纯追求禅宗的寂静,而是内心达到了如同静止的水面一样的平和状态。这种内心的宁静是超越表面现象的,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体验。
“此中有真趣,且住为佳耳”则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喜爱与留恋,他认为这里蕴含着真正的乐趣,值得驻足停留。这种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敏感。
后四句“盈盈月半规,的的花含蕊。薄醉昵清酣,楼角钟声起”描绘了一幅月夜花香、微醺听钟声的画面。月牙儿半挂在空中,花朵含苞待放,诗人略带微醺,静静地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直到楼角传来悠扬的钟声,似乎在提醒时间的流逝,但诗人依然不愿离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与欣赏。诗中的情感丰富而深沉,既有对外在世界的赞叹,也有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