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游芙蓉山八首(其一)赏析

游芙蓉山八首(其一)

元 · 何中
十里五里石,一步一长嗟。
行行山转高,悠悠日将斜。
萦折抵深谷,直下十数家。
来往自成村,桃柳映桑麻。
崖杉老绛叶,石棕垂枯花。
阴凝四时雪,阳燄一川霞。
谁令余到此,幽意浩无涯。
行将办畚锸,来此耕山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芙蓉山的游历所见,充满了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和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十里五里石,一步一长嗟”便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作者在行走过程中的深深感叹。接下来,“行行山转高,悠悠日将斜”两句,通过动态的行走与静态的日落对比,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景色变换的氛围。

“萦折抵深谷,直下十数家”描绘了山路曲折蜿蜒,最终抵达山谷,下方可见几户人家的景象,既展现了地理环境的险峻,也暗示了人烟稀少的山村生活。而“来往自成村,桃柳映桑麻”则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山村的宁静与和谐,桃柳与桑麻的映衬,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色彩,也寓意着生活的富饶与美好。

“崖杉老绛叶,石棕垂枯花”两句则转向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老杉树的绛红叶子与垂下的石棕枯花,虽是衰败之景,却也别有一番风味,体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季节更替的规律。接着,“阴凝四时雪,阳燄一川霞”则通过对比,展现了山间四季的不同风貌,雪的寒冷与霞的温暖,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同时也象征着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命的循环。

最后,“谁令余到此,幽意浩无涯”表达了作者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与思考,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而“行将办畚锸,来此耕山畬”则透露出作者想要在此定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厚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芙蓉山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