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三日作
宋 · 宋庠
迎春才十日,应月已三蓂。
池面开新素,山光复旧青。
灰飞空玉琯,醅动涨金瓶。
剩作寻芳具,当筵忌独醒。
池面开新素,山光复旧青。
灰飞空玉琯,醅动涨金瓶。
剩作寻芳具,当筵忌独醒。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迎春:迎接春天。才:刚刚。
十日:十天。
应月:对应满月。
已:已经。
三蓂:指月亮圆缺变化三次,象征满月。
池面:池塘水面。
开新素:展现新白。
山光:山色。
复旧青:恢复旧有的青翠。
灰飞:炉火灰烬飘散。
空玉琯:空中如玉的乐器(比喻月亮)。
醅动:酒香翻涌。
金瓶:金色酒壶。
剩作:剩下用来。
寻芳具:寻找芬芳的工具(可能指赏花或饮酒)。
当筵:宴席上。
忌独醒:避免独自清醒。
翻译
春天才过去十天,月亮已经圆了三次。池塘水面展现出新的白色,山色恢复了旧有的青翠。
炉火中的灰烬飘散,如同空中玉制的乐器在演奏,酒香在金色的酒壶中翻涌。
剩下的时间就用来寻找芬芳,宴席上还是不要独自清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新春佳节的喜悦之情。
“迎春才十日,应月已三蓂”两句点明时序,春天刚过十日,月亮已经三度圆满。这里的“蓂”是古代计量月亮的单位,每五日为一蓂,故“三蓂”即十五日,此时月亮应该是满月状态。
“池面开新素,山光复旧青”写景中,“池面开新素”形象地描绘出池水在春天解冻后的清澈与纯净,而“山光复旧青”则表明山峦恢复到了久违的绿意盎然。这里的“新素”和“旧青”强调了春日自然界色彩的鲜明与生机。
接下来的“灰飞空玉琯,醅动涨金瓶”两句,则描绘了一场春雨后湿润清新的景象。“灰飞空玉琯”中的“玉琯”是古代一种精致的容器,这里借以形容细小如玉般洁白的雨滴在空中飘散。紧接着,“醅动涨金瓶”则通过对盛酒之物的描绘,传达了春日气氛中的生机与活力。“醅”指的是发酵的米液,意指新酿的美酒,而“金瓶”则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美酒在瓶中满溢欲滴。
最后,“剩作寻芳具,当筵忌独醒”两句表明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春游活动的期待和准备。“剩作”意指余下的工作或事务,已不足为道;“寻芳”则是古代对春游赏花之举的雅称;“当筵”即筹备宴席,“忌独醒”则表达了诗人不愿在这欢乐时刻中独自清醒,希望与朋友共享美好时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节庆活动的期待表达,展现了一幅生动活泼、充满喜悦之情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