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叹(其二)
宋 · 王迈
青铜作明鉴,皎皎铺晴昊。
照我沐初晞,几缕经霜草。
本无适俗韵,颇识林园好。
何为浪自苦,落得衰颜早。
悬知日夜改,青丝成素葆。
达人遗世累,土木视肝脑。
那于形骸间,计校玄与缟。
彼独何人哉,而我叹枯槁。
壮年不可挽,过日如霜扫。
但有岁寒心,不逐冰霜老。
誓开三径荒,种艺杂庸保。
虽无大药资,尚得恣幽讨。
此外尽悠悠,置之不复道。
照我沐初晞,几缕经霜草。
本无适俗韵,颇识林园好。
何为浪自苦,落得衰颜早。
悬知日夜改,青丝成素葆。
达人遗世累,土木视肝脑。
那于形骸间,计校玄与缟。
彼独何人哉,而我叹枯槁。
壮年不可挽,过日如霜扫。
但有岁寒心,不逐冰霜老。
誓开三径荒,种艺杂庸保。
虽无大药资,尚得恣幽讨。
此外尽悠悠,置之不复道。
注释
青铜:古代金属,这里指镜子。皎皎:明亮的样子。
晴昊:晴朗的天空。
初晞:清晨的露水。
几缕:少数几根。
适俗韵:迎合世俗的才情。
林园好:园林的宁静美好。
浪自苦:无谓地自我苦闷。
衰颜:衰老的容颜。
青丝:黑发。
素葆:白发。
达人:通达的人。
形骸:人的形体。
玄与缟:内心的黑白,比喻是非善恶。
枯槁:形容枯萎、憔悴。
壮年:壮盛的年华。
霜扫:比喻岁月流逝。
岁寒心:坚韧不屈的心。
三径荒:隐居生活的象征,指荒芜的小路。
庸保:寻常的作物。
幽讨:深入探索。
悠悠:形容时间漫长。
翻译
青铜制成明亮的镜子,映照着晴朗的天空。清晨的露水洗净我身,几根经霜的草叶在其中摇曳。
我本无迎合世俗的才情,却深知园林的美好。
为何要让自己受苦,早早地容颜衰老。
预知岁月流转,黑发终将变白如丝。
智者超脱尘世纷扰,视生命如泥土和木材。
他们不在意形体的束缚,只关注内心深处的黑白。
他是谁呢?我只能感叹自己的枯萎。
青春不再,逝去的日子如同霜扫落叶。
但我有坚韧的心,不会随冰霜一同老去。
我发誓要开辟荒径,种植各种寻常作物。
虽然没有仙丹妙药,仍能尽情探索幽深之处。
其余的世事繁杂,不再多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迈的《白发叹》之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坚守。
"青铜作明鉴,皎皎铺晴昊。照我沐初晞,几缕经霜草。" 这四句以铜镜比喻时间的流逝和光辉,诗人通过镜子映照自己的形象,感慨岁月的更迭,头发已经斑白,却仍然坚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本无适俗韵,颇识林园好。何为浪自苦,落得衰颜早。"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不随波逐流,保持独立个性,但这种坚持却让他承受了更多的苦楚,以至于过早地显出老态。
"悬知日夜改,青丝成素葆。达人遗世累,土木视肝脑。" 这两句中,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头发变白,与世间的忧虑和物欲相比,显得更加沉重。
"那于形骸间,计校玄与缟。彼独何人哉,而我叹枯槁。"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面对死亡时的孤独和无奈。
"壮年不可挽,过日如霜扫。但有岁寒心,不逐冰霜老。" 这两句中,诗人感叹青春难以挽回,时间像秋风一样吹散了繁华,而自己的心灵虽经历了岁月的磨砺,但依旧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
"誓开三径荒,种艺杂庸保。虽无大药资,尚得恣幽讨。"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没有大的成就或财富,但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以一种平实的态度去生活。
"此外尽悠悠,置之不复道。" 最后一句则是对其他的一切都付之一笑,不再多言,从容不迫地面对人生。
整首诗通过对生命、时间、坚守和无奈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