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风亭(其二)
清 · 赵希璜
寂寂山光月有声,都于松下响葱珩。
一池水浸琉璃碧,半亩阴同翡翠轻。
不放梅魂斜竹外,却留龙骨藉云生。
何人酒醒梦初觉,追忆淮南泪泗横。
一池水浸琉璃碧,半亩阴同翡翠轻。
不放梅魂斜竹外,却留龙骨藉云生。
何人酒醒梦初觉,追忆淮南泪泗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幽深的山中月夜景象。"寂寂山光月有声",以月光的微响衬托山林的寂静,月光透过松枝,仿佛在低语,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都于松下响葱珩",将月光比喻为玉佩的声响,形象生动。
接下来的两句"一池水浸琉璃碧,半亩阴同翡翠轻",进一步描绘了月色下的池塘和竹林。池水如琉璃般清澈,映照着月光,半亩竹林则在月色下显得轻盈如翡翠,动静结合,美不胜收。
"不放梅魂斜竹外,却留龙骨藉云生",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梅花的幽香和竹子的挺拔被赋予了情感,似乎在月夜中仍有生命力,而"龙骨藉云生"则暗示了山势的峻峭和云雾的缭绕,增添了神秘感。
最后,"何人酒醒梦初觉,追忆淮南泪泗横",诗人借酒醒后的思绪,表达了对远方淮南的怀念,泪水涟涟,情感深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