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释奠燕集存道斋分韵得天字
时维中春月,释奠加豆笾。
牺尊酌醴齐,鸾刀割牲牷。
陟降礼有序,对越神在天。
竣事既彻俎,朝暾曜芳鲜。
坛杏炫积雪,池藻扬轻涟。
鲁叟圣人胄,幽斋肆方筵。
献酬仪秩秩,论辨言便便。
浩唱发清响,希声寄朱弦。
明时崇礼乐,安车政徵贤。
鉴赏
这首明代袁华的《仲春释奠燕集存道斋分韵得天字》描绘了春天在素王庙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景。诗人首先赞叹庙宇的雄伟,接着描述了中春时节,人们以丰盛的祭品祭祀,献上美酒和牺牲。仪式庄重有序,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祭祀结束后,朝阳照耀,杏花如雪,池塘水波微漾,增添了生机。诗人提及鲁地圣人的后裔主持盛宴,礼仪周全,讨论热烈。宴会上,歌声清亮,琴声悠扬,体现了对礼乐的崇尚。最后,诗中表达了对明时政治清明,重视礼贤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展现了古代祭祀活动的神圣与文化氛围。
词语解释
安车的意思: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车。古车立乘,此为坐乘,故称安车。供年老的高级官员及贵妇人乘用。高官告老还乡或徵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赐乘安车。安车多用一马,礼尊者则用四马。《周礼·春官·巾车》:“安车,彫面鷖总,皆有容盖。” 郑玄 注:“安车,坐乘车。凡妇人车皆坐乘。”《汉书·张禹传》:“为相六岁, 鸿嘉 元年,以老病乞骸骨,上加优再三乃听许。赐安车駟马,黄金百斤,罢就第。” 晋 皇甫谧 《高士传·韩康》:“ 桓帝 时,乃备元纁安车以聘之。使者奉詔造 康 , 康 不得已,乃佯许诺,辞安车,自乘柴车冒晨先发。” 宋 司马...
辨言的意思:(1).巧伪之言,美丽动听而奸诈虚伪的言词。辨,通“ 辩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辨言而不固行,有道而先困,自慎而不让,当如强之,曰始妒诬者也。” 王聘珍 解诂:“辨言者,言伪而辨也。”(2).申辩,说辩解的话。辨,通“ 辩 ”。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如宰执本进士,或士大夫得罪,知其无辜,不敢辨言,恐人疑其为党也。” 清 管同 《楚昭王论》:“继又不知愧耻,而辨言以求復位。”...
便便的意思:[释义](形)形容肥胖。 [构成]叠音式 [例句]大腹便便便便。(作谓语)[同音]骈骈...
层构的意思:高耸而多重的建筑物。 汉 枚乘 《七发》:“连廊四注,臺城层构。”《艺文类聚》卷六二引 三国 魏 韦诞 《景福殿赋》:“瞻大厦之穹崇,结层构而高驤。” 唐 黄滔 《馆娃宫赋》:“往日层构,兹辰古壕。”...
朝暾的意思:初升的太阳。亦指早晨的阳光。《隋书·音乐志下》:“ 扶木 上朝暾, 嵫山 沉暮景。” 唐 孟郊 《抒情因上郎中二十二叔监察十五叔兼呈李益端公柳缜评事》诗:“明明三飞鸞,照物如朝暾。” 明 刘基 《为杭州郑善止题<蓬莱山图>》诗:“ 钟山 烛龙在其北,两眼燁煜如朝暾。”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每见朝暾上窗,即披衣急起,如有人呼促者然。” 郭沫若 《晨兴》诗:“月光一样的朝暾,照透了这蓊郁着的森林。”...
彻俎的意思:谓撤去祭祀时用以载牲的礼器。《国语·鲁语下》:“祭 悼子 , 康子 与焉,酢不受,彻俎不宴,宗不具不绎,绎不尽飫则退。” 韦昭 注:“祭毕彻俎,不与 康子 宴饮也。” 唐 韦述 《对归胙判》:“既而三献,彻俎,肆尸还。” 宋 曾巩 《贺元丰三年明堂礼毕大赦表》:“恩义两得其当,情文皆尽其详,彻俎云初,均釐甚广。”...
崇礼的意思:(1).尊崇礼仪。《礼记·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孔颖达 疏:“尊崇三百三千之礼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暨 武帝 崇礼,始立乐府。”(2).尊敬而以礼相待。《后汉书·江革传》:“再迁司空长史, 肃宗 甚崇礼之,迁五官中郎将。”《北齐书·万俟洛传》:“ 高祖 以其父 普 尊老,特崇礼之。”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宠礼》:“ 宋代 之君,崇礼儒臣,过於 汉 唐 。”...
春月的意思:(1).春天的月亮。《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三》:“情人戏春月,窈窕曳罗裾。” 唐 鲍溶 《归雁》诗:“喜去春月满,归来秋风清。” 元 范梈 《上之日》诗:“谁念东篱山下路,再逢春月向人圆。”(2).春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 王东亭 作 宣武 主簿,尝春月与 石头 兄弟乘马出郊。”《宋书·礼志四》:“是春月不用雌尔,秋冬无禁。”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庚辰春月,乡人妇病剧既苏,乃言病中见一妇自云弃婴之母。”...
豆笾的意思:祭器。木制的叫豆,竹制的叫笾。《书·武成》:“丁未,祀于 周 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籩。” 蔡沉 集传:“豆,木豆;籩,竹豆。祭器也。”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迎神》:“惟馨展礼,爰列豆籩。” 明 李东阳 《郊坛分献再得四渎》诗:“羽衣道士通仪节,白髮牺人説豆籩。” 清 戴名世 《敕授承德郎刘公墓志铭》:“生典型,死豆籩;葬同穴,有贤媛;固其藏,千万年。”...
对越的意思:(1).犹对扬。答谢颂扬。《诗·周颂·清庙》:“济济多士,秉 文 之 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下》:“‘对越在天’与‘骏奔走在庙’相对为文。‘对越’犹对扬,言对扬 文 武 在天之神也……扬、越一声之转。” 汉 班固 《典引》:“亦犹於穆猗那,翕纯皦绎,以崇严祖考,殷荐宗配帝,发祥流庆,对越天地者。” 宋 苏辙 《论明堂神位状》:“今者皇帝陛下对越天命,逾年即位。”(2).指帝王祭祀天地神灵。 晋 刘琨 《劝进表》:“臣闻天生蒸人,树之以君,所以对越天地,司牧黎元。”...
芳鲜的意思:味美新鲜。也指新鲜美味的食物。《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汉 傅毅 《七激》:“酌旨酒,割芳鲜。” 唐 方干 《题悬溜岩隐者居》诗:“惯缘嶮峭收松粉,常趁芳鲜掇茗芽。” 明 徐渭 《胡桃》诗:“羌果荐冰甌,芳鲜占客楼。”...
浩唱的意思:放声高歌。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怳临风以浩唱,折琼茅而延佇。” 清 吴伟业 《和杨铁崖天宝遗事》:“浩唱扇低 槐市 月,缓声衫动 石头 风。”...
积雪的意思:(1).堆积如雪;堆积起来的雪。《楚辞·九歌·湘君》:“桂櫂兮兰枻,斲冰兮积雪。” 王逸 注:“言己乘船,遭天盛寒,举其櫂楫,斲斫冰冻,纷然如积雪。” 晋 陶潜 《咏贫士》之五:“ 袁安 困积雪,邈然不可干。” 唐 皇甫冉 《送令狐明府》诗:“荒林藏积雪,乱石起惊湍。” 宋 徐铉 《木兰赋》:“伊庭中之奇树,有木兰之可悦。外烂烂以凝紫,内英英而积雪。” 巴金 《答井上靖先生》:“在那个寒冷的夜晚,您的庭院中积雪未化。”(2).积久下雪。《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
降礼的意思:(1).礼节低于常规定例。《左传·哀公二十七年》:“ 季康子 卒。公弔焉,降礼。” 杜预 注:“礼不备也,言公之多妄。” 杨伯峻 注:“二十五年《传》云‘饮酒不乐,公与大夫始有恶’,则 鲁哀 与 季康子 固已恨之矣;于其卒也,弔其丧减于常例,盖合情理。”(2).跪拜之礼。《晋书·孝友传·颜含》:“于时论者以 王导 帝之师傅,名位隆重,百僚宜为降礼。”《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降礼,谓拜之。”...
竣事的意思:了事;完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杨府水渠》:“三昼夜即竣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次日,草草竣事,立时遂发。” 郭沫若 《虎符》附录《写作缘起》:“如此则五幕即可竣事,无须写六幕也。”...
岿然的意思:◎ 岿然 kuīrán[towering;lofty] 高高挺立而显得稳固的样子岿然不动岿然独存...
醴齐的意思:醴酒,甜酒。《周礼·天官·酒正》:“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緹齐,五曰沉齐。” 郑玄 注:“醴,犹体也,成而汁滓相将,如今恬酒矣。”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皇帝﹞诣太社樽所,执樽者举羃,赞酌醴齐。”...
礼乐的意思: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礼记·乐记》:“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颖达 疏:“乐主和同,则远近皆合;礼主恭敬,则贵贱有序。”《吕氏春秋·孟夏》:“乃命乐师习合礼乐。” 高诱 注:“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三:“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鲁叟的意思:指 孔子 。 唐 李白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诗:“ 荆 人泣美玉, 鲁 叟悲匏瓜。” 宋 苏轼 《夜渡海》诗:“空餘 鲁 叟乘桴意,粗识 轩辕 奏乐声。” 清 丘逢甲 《将之南洋留别亲友》诗之一:“要知吾道其南意, 鲁 叟先言海可浮。”...
鸾刀的意思:...
论辨的意思:(1).谓考定才能品德。《礼记·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 郑玄 注:“论,谓考其德行道艺;辨,谓考问得其定也。”(2).议论辩驳。辨,通“ 辩 ”。《后汉书·荀悦传》:“辞约事详,论辨多美。”《元史·巎巎传》:“其遇事英发,掀髯论辨,法家拂士不能过之。”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附录《追论及补遗》九:“在现在新的史料尚未充足之前,他的论辨自然并未能成为定论。”(3).文体的一种。今称论说文。辨,通“ 辩 ”。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论辨理绎,能在释结,失在流宕...
明时的意思:(1).阐明天时的变化。《易·革》:“君子以治厤明时。” 孔颖达 疏:“脩治厤数以明天时也。”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治歷明时,盈缩之度无準。”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治歷明时之本,固在于此也。”(2).指政治清明的时代。古时常用以称颂本朝。《隶续·汉沛相范皮阙》:“嗟痛明时, 仲治 旡年。”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志欲自效於明时,立功於圣世。” 严复 《戊戌八月感事》诗:“求治翻为罪,明时误爱才。”...
牲牷的意思:(1).古代祭祀用的纯色全牲。《左传·桓公六年》:“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 杜预 注:“牲,牛羊豕也;牷,纯色完全也。”《南史·萧子云传》:“ 梁 初,郊庙未革牲牷,乐辞皆 沉约 撰,至是承用。” 宋 王禹偁 《南郊大礼诗》之三:“大羹味薄牲牷洁,至乐声和凤鸟飞。”(2).泛指祭品。 郭沫若 《羽书集·惰力与革命》:“我们在这抗战的炮火声中纪念辛亥革命,我们要多放些大炮来作为喜炮,我们要多杀几个敌人来作为牲牷。”...
圣人的意思:◎ 圣人 shèngrén(1) [sage]∶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时也专指孔子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唐· 韩愈《师说》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2) [emperor]∶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释奠的意思:古代在学校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礼记·王制》:“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郑玄 注:“释奠者,设荐饌酌奠而已。”《北史·周纪下·太祖文帝》:“二月丁巳,帝幸路门学,行释奠礼。” 宋 欧阳修 《大理寺丞狄公墓志铭》:“乃修 孔子 庙,作礼器,与其邑人春秋释奠而兴于学。”参见“ 舍3奠 ”。...
素王的意思:(1).上古帝王。《史记·殷本纪》:“ 伊尹 处士, 汤 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 汤 ,言素王及九主之事。” 司马贞 索隐:“素王者,太素上皇,其道质素,故称素王。”(2).犹空王。谓具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帝王之位者。《庄子·天道》:“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 郭象 注:“有其道为天下所归,而无其爵者,所谓素王自贵也。” 汉 贾谊 《过秦论下》:“诸侯起於匹夫,以利会,非有素王之行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能立素王之业者,不必东 鲁 之 丘 。” 胡思敬 《政变月记》:“方今圣人...
牺尊的意思:亦作“ 牺樽 ”。亦作“ 牺罇 ”。亦作“ 牺鐏 ”。古代酒器。作牺牛形,背上开孔以盛酒。或说于尊腹刻画牛形。《诗·鲁颂·閟宫》“白牡騂刚,牺尊将将。” 朱熹 集传:“画牛於尊腹也。或曰,尊作牛形,凿其背以受酒也。”《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国语·周语中》“奉其牺象” 三国 吴 韦昭 注:“牺,牺樽,饰以牺牛。” 唐 陈子昂 《窅冥君古坟记铭序》:“豚鸡在奠,牺鐏若歆。” 唐 欧阳詹 《明水赋》:“湛玉壶以无垢,入牺罇而有待。” 宋 王安石 《比部员外郎陈...
希声的意思:(1).无声,听而不闻的声音。《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王弼 注:“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 清 龚自珍 《写神思铭》:“我铭代絃,希声不传,千春万年。”(2).指奇异的音响。(3).指玄妙虚幻的言谈。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浅薄之徒,率多夸诞自称説,以厉色希声饰其虚妄,足以眩惑晚学,而敢为大言。”(4).指清静无为之道。 清 钮琇 《觚賸·景龙观钟铭》:“虽大道无为,济物归於善贷;而妙门有教,灭咎在於希声。”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非泊然寡营,观...
献酬的意思:亦作“献醻”。 1.谓饮酒时主客互相敬酒。《诗·小雅·楚茨》:“献醻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 郑玄 笺:“始主人酌宾为献,宾既酌主人,主人又自饮酌宾曰醻。”《史记·孔子世家》:“献酬之礼毕, 齐 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 唐 朱湾 《奉使设宴戏掷笼筹》诗:“献酬君有礼,赏罚我无私。” 清 孙枝蔚 《中秋夜与同幕者把杯》诗:“但恨坐一室,无人互献酬。”(2).泛指斟饮。 宋 陆游 《龟堂独酌》诗之二:“一榼兰溪自献酬,徂年不肯为人留。”(3).酬答;应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有序的意思:◎ 有序 yǒuxù(1) [ordered](2) 具有按规律接连起来的元素;特指具有每对不同元素以不对称的传递关系相连系着的性质(3) 有指定的首元素(4) 溶剂和溶质的原子有规则地排列为特征...
于穆的意思:对美好的赞叹。《诗·周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汉书·司马迁传》:“ 汉 兴已来,至明天子……受命於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颜师古 注:“於,叹辞也;穆,美也。言天子有美德而政化清也。”《魏书·宗钦传》:“於穆吾子,含贞藉茂,如彼松竹,陵霜擢秀。”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四》:“耄而德业愈巍奂,卒能归根復命于於穆之天。”...
秩秩的意思:(1).积聚众多之貌。(2).顺序之貌。《荀子·仲尼》:“贵贱长少秩秩焉,莫不从 桓公 而贵敬之。” 杨倞 注:“秩秩,顺序之貌。”(3).水流貌。《诗·小雅·斯干》:“秩秩斯干。” 毛 传:“秩秩,流行也;干,涧也。”(4).肃敬貌。《诗·小雅·宾之初筵》:“宾之初筵,左右秩秩。” 毛 传:“秩秩然肃敬也。”(5).聪明多智貌。《诗·秦风·小戎》:“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毛 传:“秩秩,有知也。”...
陟降的意思:(1).升降,上下。《诗·大雅·文王》:“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 朱熹 集传:“盖以 文王 之神在天,一升一降,无时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孙蒙其福泽,而君有天下也。” 马瑞辰 通释:“《集传》之説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敬之》诗曰:‘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监在兹。’此言天之陟降也。《閔予小子》诗曰:‘念兹皇祖,陟降庭止。’《访落》诗曰:‘绍庭上下,陟降厥家。’此言祖宗之陟降也。天陟降, 文王 之神亦随天神为陟降。故曰‘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后因以为祖宗神灵暗中保佑之义。 唐...
中春的意思:指农历二月十五日。这天是春季的正中,故称。 唐 徐凝 《二月望日》诗:“长短一年相似夜,中秋未必胜中春。”指春季的第二个月。《周礼·天官·内宰》:“中春,詔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史记·秦始皇本纪》:“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张守节 正义:“中音仲。古者帝王巡狩,常以中月。” 唐 杜牧 《怀钟陵旧游》诗之二:“ 滕阁 中春綺席开,柘枝蛮鼓殷晴雷。” 林纾 《记水乐洞》:“中春草木敷緑,弥望蓬蓬。”...
朱弦的意思:◎ 朱弦 zhūxián[string made from boiling and scouring silk]即练朱弦,用练丝(即熟丝)制作的琴弦朱弦漏越。——《淮南子·泰族训》。高诱注:“朱弦,练丝。”...
酌醴的意思:酌酒。《诗·小雅·吉日》:“发彼小豝,殪此大兕。以御宾客,且以酌醴。” 三国 魏 嵇康 《杂诗》:“鸞觴酌醴,神鼎烹鱼。”《新唐书·礼乐志七》:“盥手洗觶,酌醴,加柶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