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寄洪正师赏析

寄洪正师

唐 · 罗隐
寄蹇浑成迹,经年滞杜南。
价轻犹有二,足刖已过三。
鸡肋曹公忿,猪肝仲叔惭。
会应谋避地,依约近禅庵。

拼音版原文

jiǎnhúnchéngjīngniánzhìnán
jiàqīngyóuyǒuèryuèguòsān

lèicáogōng忿fènzhūgānzhòngshūcán
huìyìngmóuyuējìnchánān

注释

蹇:困顿,艰难。
浑:全然,整个。
迹:痕迹,踪迹。
经年:多年。
滞:停留,滞留。
杜南:杜甫所在的南方地区。
价轻:价值低微。
犹:还,仍然。
有二:经历两次贬谪。
足刖:脚被砍断。
过三:超过三次。
鸡肋:比喻无用之物,令人厌烦。
忿:愤怒,愤慨。
仲叔:指某人,这里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位人物。
惭:惭愧。
会应:应当,推测。
谋避地:计划找个避难的地方。
依约:按照约定,推测。
禅庵:禅寺,出家人居住的地方。

翻译

寄居之地已成痕迹,多年滞留在杜甫的南方。
即使价值低廉,也已两次被贬,双脚残缺超过三次。
像鸡肋一样令人愤慨,如猪肝般让人感到羞愧。
他应该计划找个地方避难,大概会选择靠近禅寺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名为《寄洪正师》。从内容来看,诗中描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生活状况的交流,同时也反映出诗人个人的困顿与无奈。

“寄蹇浑成迹,经年滞杜南。”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蹇"指的是脚步迟缓,比喻通信不便;"浑"则是浊,这里形容消息传递不畅通;"成迹"暗示着时间的流逝,意味着已久无信息;"经年"强调了时光的长久,而"滞杜南"则表达了信息传递受阻。

“价轻犹有二,足刖已过三。”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自身的贫困状况。"价轻"指物价低廉;"犹有二"可能暗示着生活的艰辛,只能勉强维持;"足刖"是指脚上的皲裂,常见于长期营养不良的人群;"已过三"则可能是时间的计算,或是对困境持续时间的一种隐喻。

“鸡肋曹公忿,猪肝仲叔惭。” 这两句通过食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满与自责。"鸡肋"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曹公"指的是三国时期的曹操,这里用以代表诗人的某种情感或事件;"猪肝"同样是通过食物来表达一种复杂的情绪,可能是在说自己的内疚与自责。

“会应谋避地,依约近禅庵。” 这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逃离现实、寻求心灵寄托的愿望。"会应"意味着适当的时候;"谋避地"是指寻找一个可以逃避现实的所在;"依约"表明有一种依靠或约束,而"近禅庵"则直接指向了佛教禅修之地,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与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琐事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无力感和对友情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精神寄托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