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俞实斋题画
明 · 邵宝
履斋画里实斋堂,四十馀年故意长。
我识渭阳情更切,西风岸藻不胜黄。
我识渭阳情更切,西风岸藻不胜黄。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名为《为俞实斋题画》。邵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俞实斋画中的场景,通过“履斋画里实斋堂”开篇,巧妙地将画中之景与画外之人相联系,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
“四十馀年故意长”,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画家与观者之间情感的深厚与长久。这句诗仿佛在说,尽管岁月更迭,但那份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却始终如一,不断生长。
接下来,“我识渭阳情更切”,邵宝直接表达了自己对画中情感的共鸣与深刻理解。渭阳,这里借用了《诗经·小雅·采薇》中“渭阳”的典故,象征着深厚的情谊。邵宝通过这一典故,强化了他对画中情感的认同,同时也表达了对俞实斋艺术造诣的高度赞赏。
最后一句“西风岸藻不胜黄”,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象,西风拂过,岸边的藻类在金黄的阳光下摇曳生姿。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也是对画中意境的进一步深化。通过这一景象,邵宝巧妙地将情感与自然景观融合,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命力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情感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画中场景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邵宝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对俞实斋作品的极高评价。它不仅是一首对画作的题咏,更是对艺术与情感之间微妙关系的探索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