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夜清溪舟次
旱海五更霜透甲,郴江万里桂随船。
昔看故国光常满,今望天涯势似偏。
只恐姮娥应笑我,还将只影对婵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清溪:清澈的小溪。月团团:形容月亮圆满的样子。
旱海:比喻霜冻覆盖的寒冷景象。
桂随船:形容桂花飘落在船上。
故国:故乡。
天涯:指遥远的地方。
姮娥:嫦娥,月宫仙女。
婵娟:指月亮,也代指嫦娥。
翻译
清澈溪水中映着圆圆的月亮,让我想起去年的中秋之夜。在黎明前的五更,如同旱海般的霜冻穿透铠甲,郴江上万里飘荡的桂花也仿佛随着船只前行。
过去看故乡的月光总是圆满,如今遥望远方,月色似乎偏向了一边。
我担心嫦娥会笑话我,独自一人对着这明亮的月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中秋夜分离的旅人,怀念家乡的情景。"清溪水底月团团"一句,通过对明亮而圆润的月亮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同时也预示着诗人心中的思念之情。
"因见中秋忆去年",表达了诗人在中秋节这一特定的时刻,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往年的场景。这里的“去年”不仅是时间上的回顾,更是情感上的寄托,透露出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接下来的"旱海五更霜透甲",则描写了一种严酷的自然环境,"旱海"指代干涸的河床,而"五更"是夜晚分成五个时段中的最后一个时段,大约相当于现代的凌晨三点到四点。"霜透甲"形容寒冷至极,连甲胄都能渗透霜冻,这种刻画增添了诗人旅途中孤独与凛冽之感。
"郴江万里桂随船"一句,则转换了环境,从旱海的严酷到郴江的美丽,"万里"形容距离之远,"桂随船"则是诗人在旅途中依然能享受到桂花的陪伴,这里的“桂”可能象征着高洁和清香。
接着的"昔看故国光常满",表达了过去对家乡充满自豪与满足的情感。而"今望天涯势似偏"则是现实中的失落与不平,"天涯"指代遥远的地方,而"势似偏"则暗示着一种力量的倾斜,或许是对个人命运、社会状况的无力感。
最后两句"只恐姮娥应笑我,还将只影对婵娟",则充满了自嘲与悲凉。诗人担心仙女姮娥会因为自己的孤独和不幸而发笑,这里的“姮娥”既是月亮的化身,也代表着理想中的美好。而“只影对婵娟”,则是诗人在现实中只能与自己孤单的影子为伴,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寂寞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家国的怀念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