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舫宴集分得澹字
久酣世味醲,益羡朋交淡。
座既接簪缨,享复与昌歜。
偶会情即亲,未识气已感。
惊鳞乐连藻,倦翮媚丛菼。
既忝末席欢,不饮吾何敢。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的《书画舫宴集分得澹字》。诗中描绘了宴会上的情景,通过对比宴会前后的不同心境,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友情的渴望。
首句“平生学已误,末龄道逾贬”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学习道路的反思,认为自己的学问选择可能有所偏差,而到了晚年,他更加认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接着,“久酣世味醲,益羡朋交淡”则揭示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不满,以及对简单纯粹友谊的向往。
“座既接簪缨,享复与昌歜”描述了宴会的场景,宾客们身着华服,享受着盛宴。然而,诗人却在这样的场合中感到一种淡淡的疏离感。“偶会情即亲,未识气已感”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真正友情的珍视,即使短暂的相遇也能产生深厚的情感联系。
最后,“惊鳞乐连藻,倦翮媚丛菼”运用自然界的比喻,以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动、疲倦的鸟儿依恋草丛,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远离尘嚣生活的向往。而“既忝末席欢,不饮吾何敢”则表明了诗人虽然身处宴会,但内心更倾向于内心的平静与淡泊,而非外在的热闹与奢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态度的转变,以及对真挚友情和内心宁静的追求。
词语解释
昌歜的意思:(1).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古以飨他国之来使,以示优礼。(2).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传说 周文王 嗜昌歜, 孔子 慕 文王 而食之以取味。后以指前贤所嗜之物。 唐 韩愈 《送无本师归范阳》诗:“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 唐 皮日休 《郢州孟亭记》:“既慕其名,亦覩其貌,盖 仲尼 思 文王 ,则嗜昌歜。” 宋 苏轼 《仁宗皇帝御飞白记》:“存昌歜以追嗜好,不若因褒贬以想见其所与之人。” 宋 陆游 《夜坐观小儿作拟毛诗欣然有赋》:“即今见汝尚懽欣,此癖...
连藻的意思:连缀词藻。谓著述。 唐 张说 《扈从幸韦嗣立山庄应制》诗:“菲才叨侍从,连藻愧 应 徐 。”...
末席的意思:◎ 末席 mòxí[the least prominent seat] 坐次的末位...
平生的意思:[释义](1) (名)终身;一生。 (2) (副)从来。 [构成]偏正式:平(生 [例句]他把入党看做是平生的大事。(作定语)[同音]平声...
生学的意思:(1).指生理学。 严复 《原强》:“继乃论生学、心学之理,而要其归於群学焉。”(2).指生物学。 鲁迅 《坟·人之历史》:“ 达尔文 治生学之术,不同 兰麻克 ,主用内籀,集知识之大成。”...
世味的意思:(1).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唐 韩愈 《示爽》诗:“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连。” 宋 唐珏 《摸鱼儿》词:“悠然世味浑如水,千里旧怀谁省?” 清 曹寅 《避热》诗之五:“世味何如 湘 水淡,物情翻向 楚 人夸。”(2).指功名宦情。 宋 叶适 《孟达甫墓志铭》:“既连黜两州,世味益薄。知 南康 ,自列亲嫌不往。” 明 唐顺之 《都察院都事秦君墓表》:“君乃鋭然自割於强盛之年,非孝爱纯至,一不中热於世味,有所不能。”...
簪缨的意思:◎ 簪缨 zānyīng[hat and ornaments] 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后遂借以指高官显宦不将萝薜易簪缨。——张悦《浥湖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