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重阳日寄伯兄守仪赏析

重阳日寄伯兄守仪

清末民国初 · 方仁渊
不插茱萸竟四年,又逢佳节异乡边。
吟身争与黄花瘦,壮志多消绿酒前。
圣世不忧行役苦,清时转为利名牵。
阿兄多病应行乐,得失须知总自然。

鉴赏

这首诗《重阳日寄伯兄守仪》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方仁渊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重阳佳节身处异乡,思念亲人的情感,以及对人生得失、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不插茱萸竟四年,又逢佳节异乡边”描绘了诗人连续四年未能在家乡过重阳节,今年再次在异乡度过的情景。茱萸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象征着驱邪避凶,诗人通过茱萸的缺失,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颔联“吟身争与黄花瘦,壮志多消绿酒前”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落寞。黄花指的是菊花,与重阳节紧密相关,诗人以“黄花瘦”象征自己的孤寂与衰老。同时,“壮志多消绿酒前”则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与感慨,绿酒代表的是借酒浇愁,但愁绪难消。

颈联“圣世不忧行役苦,清时转为利名牵”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在“圣世”(即太平盛世)中,诗人不应担忧行役之苦,但在“清时”(清明的时代)里,人们却被名利所牵引,失去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尾联“阿兄多病应行乐,得失须知总自然”是对兄长的劝慰,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即使兄长多病,也应享受生活中的乐趣;对于人生的得与失,应以自然的态度看待,不必过分忧虑或自责。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也有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