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目二首(其一)
宋 · 文天祥
近来烦恼障,左目忽茫茫。
聂政心虽碎,刘伶醉未忘。
问天天不应,食日日何伤。
万想由来假,收拾太乙光。
聂政心虽碎,刘伶醉未忘。
问天天不应,食日日何伤。
万想由来假,收拾太乙光。
注释
近来:近期。烦恼:困扰。
障:障碍。
左目:左眼。
茫茫:模糊不清。
聂政:战国刺客,因刺杀韩王而自杀。
心虽碎:内心极度痛苦。
刘伶:魏晋时期名士,以嗜酒著称。
醉未忘:沉迷于酒精,忘却痛苦。
问天:向上天祈求。
不应:没有回应。
食日日:每日饮食。
何伤:有何妨碍。
万想:种种思绪。
由来:本来就是。
假:虚幻的。
太乙光:古代神话中的太阳之光,象征真实或希望。
翻译
最近烦恼不断涌现,左眼突然变得模糊不清。聂政虽然内心悲痛欲绝,刘伶却依然沉醉于酒中不愿醒来。
向天求助,天空却没有回应,每天吃饭却也无妨。
所有的思绪都是虚幻的,我试图找回真实的自我,如同收拾起太乙星的光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文天祥的作品,名为《病目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近来烦恼障,左目忽茫茫。”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近日来因为各种烦恼而感到心神不宁,甚至影响到了视力,使得左眼变得模糊不清。这里,“茫茫”形容目光的迷离状态,反映出诗人的精神状态。
“聂政心虽碎,刘伶醉未忘。” 这两句引用了历史上的两个人物,聂政和刘伶。聂政是战国时期的人,因忠诚而被害,心至碎裂;刘伶则是个隐逸之士,以酗酒自娱,不问世事。这两个人物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坚守与超脱。
“问天天不应,食日日何伤。”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天命和自然规律的质疑。诗人在问天,但天不回答,这里天指的是自然法则或上苍;而“食日”则是时光流逝的隐喻,诗人感慨于时间的消逝,却又无从改变。
“万想由来假,收拾太乙光。”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超脱心态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万念皆是虚幻,而他选择收集宇宙之中的神秘力量(太乙光),寻找内在的平静与真理。
整首诗通过对现实的反思和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面对苦恼时的坚韧不拔以及追求精神超脱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