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孚舟亭独坐赏析

孚舟亭独坐

宋末元初 · 方回
荦确莳籼米,浅清钓鯈鱼。
兹事不在多,克俭即有馀。
俯仰六十载,山城八迁居。
忆昔罢阃幕,始有此屋庐。
鞠躬畚瓦砾,流汗薅茅苴。
前后列花果,左右环图书。
谁令厕朝士,又驾太守车。
大兵革宇宙,乘时沸猱狙。
斸掘坏畦径,抉偷夷庭除。
厨荒败炊爨,室空移贮储。
归来问邻旧,死徙徒欷歔。
募工淘秽井,课仆通污渠。
旋理短檠灯,复荷长柄锄。
倏忽九寒暑,出入无驴舆。
忍贫不肯仕,人谓回也愚。
今岁事大谬,群贼屠郊墟。
古树伐作薪,野茹挑为蔬。
淡食已数月,穷乃至此欤。
筋力既衰劣,鬓毛苦凋疏。
以今较畴昔,百事皆弗如。
弗如又何嗟,不系天命且。
柴荆永日闭,池亭秋霁初。
朝看白云起,暮对丹霞舒。
独坐心自赏,是身如空虚。

拼音版原文

luòquèshìxiānqiǎnqīngdiàotiáo

shìzàiduōjiǎnyǒu

yǎngliùshízǎishānchéngqiān

kǔnshǐyǒu

gōngběnliúhànhāomáo

qiánhòulièhuāguǒzuǒyòuhuánshū

shuílìngcháoshìyòujiàtàishǒuchē

bīngzhòuchéngshífèináo

zhújuéhuàijìngjuétōutíngchú

chúhuāngbàichuīcuànshìkōngzhùchǔ

guīláiwènlínjiù

gōngtáohuìjǐngtōng

xuánduǎnqíngdēngchángbǐngchú

shūjiǔhánshǔchū

rěnpínkěnshìrénwèihuí

jīnsuìshìmiùqúnzéijiāo

shùzuòxīntiāowèishū

dànshíshùyuèqióngnǎizhì

jīnshuāilièbìnmáodiāoshū

jīnjiàochóubǎishìjiē

yòujiētiānmìngqiě

cháijīngyǒngchítíngqiūchū

cháokànbáiyúnduìdānxiáshū

zuòxīnshǎngshìshēnkōng

注释

荦确:坚硬。
莳:种植。
浅清:清澈。
钓:垂钓。
兹事:这件事。
克俭:节俭。
鞠躬:弯腰。
畚:捡拾。
庭除:庭院。
厨荒:厨房荒废。
败炊爨:废弃的炊火。
募工:招募工人。
课仆:督促仆人。
倏忽:迅速。
九寒暑:九年。
忍贫:忍受贫穷。
回也愚:颜回般的愚蠢。
群贼:盗贼。
屠郊墟:屠戮乡野。
野茹:野菜。
蔬:蔬菜。
筋力:体力。
鬓毛:头发。
畴昔:往昔。
弗如:不如。
不系:不在于。
天命:命运。
池亭:池塘亭子。
秋霁:秋雨后晴朗。
朝看:清晨看。
暮对:傍晚面对。
独坐:独自坐着。
空虚:空荡荡。

翻译

坚硬的土地上种植着稻谷,清澈的溪边垂钓着细鳞鱼。
关键不在于数量多少,节俭就能有盈余。
我已年过六十,在这山城中搬了八次家。
回忆过去离开官署,才有这间房屋。
弯腰捡拾瓦砾,汗水洒在拔茅草上。
前后院种满花草,左右书房围绕。
谁让我成为朝廷官员,又成为太守。
大战动荡天下,我趁乱如猕猴般忙碌。
挖掘破坏田径,清除庭院杂草。
厨房荒废炊烟断,室内空空无物。
回来询问邻里,他们叹息不已。
招募工人清理污水井,督促仆人疏通污渠。
很快整理好油灯,又扛起长柄锄头。
九年寒暑匆匆过,出行无车马。
忍受贫穷不愿做官,人们说我像颜回般愚蠢。
今年事情大错特错,盗贼屠戮乡野。
古树被砍作柴火,野菜当作蔬菜。
清淡饮食已数月,贫穷竟至于此。
体力精力衰退,头发稀疏。
与往昔相比,百事不如。
不如又能怎样,命运不由我掌控。
柴门常闭,秋雨后池亭更显宁静。
清晨看白云升起,傍晚对晚霞欣赏。
独自坐着欣赏,感觉身体空虚无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战乱之后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中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的自给自足和淡泊明志,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不满。

开篇“荦确莳籼米,浅清钓鯈鱼”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接下来的“兹事不在多,克俭即有馀”则更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自足自乐的心态。

“俯仰六十载,山城八迁居”透露了诗人的年龄和生活经历,而“忆昔罢阃幕,始有此屋庐”则是对过去的一种回忆和对现有居所的珍惜。

在下文中,“鞠躬畚瓦砾,流汗薅茅苴”等句子描绘了诗人日常的劳作生活,显示出一种勤劳朴素的人物形象。同时,“前后列花果,左右环图书”则表现了诗人对文学和自然美景的享受。

“谁令厕朝士, 又驾太守车”这一句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绪,似乎是在感慨世事变迁。紧接着,“大兵革宇宙,乘时沸猱狙”等句则是对战乱景象的描写,这些内容与诗人淡泊明志的心态形成了鲜明对比。

“斸掘坏畦径,抉偷夷庭除。厨荒败炊爨,室空移贮储”等句子通过对破败景象的描绘,揭示了战争带来的毁灭和荒废。而“归来问邻旧,死徙徒欷歔”则是诗人面对家园变故时所表现出的悲哀情怀。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募工淘秽井,课仆通污渠。旋理短檠灯,复荷长柄锄”等句子继续描绘了诗人的生活艰辛和对未来的一种期待。

“倏忽九寒暑,出入无驴舆。忍贫不肯仕,人谓回也愚”则表现了诗人在困顿中的坚守和独立自主的人生态度,他宁愿忍受贫穷也不愿意去追逐功名利禄。

“今岁事大谬,群贼屠郊墟。古树伐作薪,野茹挑为蔬。淡食已数月,穷乃至此欤”等句子则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揭示,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不满与无奈。

最后,“筋力既衰劣,鬓毛苦凋疏。以今较畴昔,百事皆弗如”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力量有限的感慨。而“弗如又何嗟,不系天命且”则是一种宿命论式的无奈接受。

全诗最后,“柴荆永日闭,池亭秋霁初。朝看白云起,暮对丹霞舒。独坐心自赏,是身如空虚”等句子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体验,表达了诗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在这样的境况中,诗人的个人情感得到了释放,同时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灵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