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吟十首(其十)
宋末元初 · 方回
吾性能忍穷,所以不仕宦。
两纪加一载,考槃歌在涧。
当车稳杖屦,当肉饱藜苋。
虽然鲜欢娱,终不堕忧患。
忆昔四十九,奏书似台谏。
请剑斩佞臣,此贼罪恶贯。
倏忽三十秋,往事如梦幻。
不死踰八旬,几度见宾雁。
两纪加一载,考槃歌在涧。
当车稳杖屦,当肉饱藜苋。
虽然鲜欢娱,终不堕忧患。
忆昔四十九,奏书似台谏。
请剑斩佞臣,此贼罪恶贯。
倏忽三十秋,往事如梦幻。
不死踰八旬,几度见宾雁。
翻译
我能够忍受困厄,因此不愿做官。二十年加上一年,我在山涧中歌唱自由。
驾车时我持杖步行,以野菜充饥满足。
尽管少有欢乐,但我始终不会陷入忧虑。
回忆起四十九岁时,上书如同直言进谏。
请求赐剑斩杀奸佞之臣,他们的罪行滔天。
转眼间三十年过去,过往之事如梦似幻。
我虽未死,已过八十岁,多次见到大雁南飞。
注释
能:能够。忍穷:忍受困厄。
仕宦:做官。
两纪:二十年。
考槃:山涧中的隐居生活。
歌:歌唱。
涧:山涧。
当车:驾车时。
稳:平稳。
杖屦:持杖步行。
藜苋:野菜。
鲜欢娱:少有欢乐。
终不:始终不。
堕:陷入。
忧患:忧虑。
昔:过去。
四十九:四十九岁。
奏书:上书。
似:如同。
台谏:直言进谏。
请剑:请求。
佞臣:奸佞之臣。
罪恶贯:罪行滔天。
倏忽:转眼。
三十秋:三十年。
往事:过往之事。
梦幻:如梦似幻。
不死:未死。
踰:超过。
八旬:八十岁。
宾雁:大雁。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学诗吟十首》之十。诗中表达了诗人淡泊明志、不愿意仕途生活的情怀,以及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反思。
"吾性能忍穷,所以不仕宦" 这两句直接展现了诗人的性格和选择,宁可忍受贫困也不愿意投身官场。接下来的 "两纪加一载,考槃歌在涧" 描述了时间的流逝,以及诗人对古代贤者考槃(即孔子)的景仰之情。
"当车稳杖屦,当肉饱藜苋" 这里的 "车" 指的是生活所需,"肉" 则是基本的食物,表明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虽然鲜欢娱,终不堕忧患" 强调了即便生活简朴,但心灵不会沉迷于忧虑和灾难。
"忆昔四十九,奏书似台谏" 这里 "昔" 指的是过去,"四十九" 可能是指某个事件发生时的年龄或年份,而 "奏书" 则是在表达诗人曾经有过直言不讳、上书言事的情形。
"请剑斩佞臣,此贼罪恶贯"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那些奸佞之臣的憎恨和正义感,希望能用剑斩除这些作恶多端的小人。
最后 "倏忽三十秋,往事如梦幻。不死踰八旬,几度见宾雁" 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有限的体认。"不死" 一词显示出诗人的坚韧不拔,虽然年岁已高,但仍然保持着精神上的活力。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态度和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示了诗人超脱功名利禄、坚守道德品格的高洁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