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挽南皋刘二先生(其二)赏析

挽南皋刘二先生(其二)

宋 · 刘克庄
少时已诵水心铭,今息庵文可并行。
椿算过如大君子,蒲轮莫致老先生。
纵无掌故来传诏,盍有门人与易名。
尝辱蓬山授经说,蟆陵道远一伤情。

翻译

年轻时已经熟读了朱熹的《水心铭》,如今息庵的文章也能相提并论。
他的学问深厚,如同德高望重的大人物,但遗憾的是无法再请他乘坐蒲轮车出行。
即使没有旧例传递圣旨,为何不能让弟子们继承他的学说并给予新的名号呢?
他曾有幸在蓬莱山传授经学,然而距离遥远,令人感伤。

注释

少时:年轻时。
诵:熟读。
水心铭:朱熹的《水心铭》。
今息庵:如今息庵(指某位作者或学者)。
并行:相提并论。
椿算:比喻长寿。
大君子:德高望重的人。
蒲轮:古代的一种轻便车,用于迎接尊者。
老先生:年长且有威望的人。
掌故:旧例,传统。
传诏:传递圣旨。
门人:弟子。
易名:改名。
蓬山:传说中的仙山,常用来指远方或理想之地。
授经说:传授经学。
伤情:感伤之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挽南皋刘二先生》。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怀念旧友和师长之作。

“少时已诵水心铭”一句表明诗人在年轻时就已经开始学习和背诵水涌铭的作品,显示出对这位前辈的尊敬与了解。而“今息庵文可并行”则是说现在自己也能与息庵刘先生的文学成就相提并论,这里流露出诗人自信和谦逊的情感。

“椿算过如大君子,蒲轮莫致老先生”中的“椿算”和“蒲轮”都是古代器物,可以比喻为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时光飞逝、往事难忘的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纵无掌故来传诏,盍有门人与易名”则是说尽管没有直接的历史记载或口述传承,但依然有后学者能够继承和发扬先人的教诲。这里体现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最后两句,“尝辱蓬山授经说,蟆陵道远一伤情”中,“蓬山”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方或隐喻,而“蟆陵”则是一种植物,这里用来形容路途遥远。诗人表达了自己曾在蓬山接受过先人的教诲,虽然距离遥远,但这种情感依旧令人心痛。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前辈或老师的怀念之作,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念以及对知识传承的珍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