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漫翁
宋 · 叶适
笠泽老龟蒙,蛹卧丝自裹。
君从莲叶畔,亲领末后语。
怜我未得闻,独茧授长绪。
因兹服英悟,郁郁副奇许。
士于沦胥中,搏手架栏柱。
一瓦不漂零,百世保风雨。
转圜信无难,灭木犹有惧。
高翔要深泳,厚积堪重负。
狂波浸三伏,回壑万流阻。
旅情方夷犹,霁色待舒吐。
樵峰浓黑散,蓼岸微红聚。
进舟石门滩,小泊看佳处。
君从莲叶畔,亲领末后语。
怜我未得闻,独茧授长绪。
因兹服英悟,郁郁副奇许。
士于沦胥中,搏手架栏柱。
一瓦不漂零,百世保风雨。
转圜信无难,灭木犹有惧。
高翔要深泳,厚积堪重负。
狂波浸三伏,回壑万流阻。
旅情方夷犹,霁色待舒吐。
樵峰浓黑散,蓼岸微红聚。
进舟石门滩,小泊看佳处。
注释
笠泽:古代湖泊名。蛹:比喻老龟的沉睡状态。
莲叶:象征纯洁或高雅。
末后语:最后的教诲或启示。
搏手:奋力,努力。
瓦:象征稳固。
风雨:比喻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高翔:比喻志向高远。
厚积:积累深厚的知识或经验。
旅情:旅途的心情。
霁色:雨过天晴的景色。
樵峰:砍柴人的山峰。
石门滩:地名,可能指具体的河流或地形。
翻译
老龟居住在笠泽湖边,如蚕蛹般沉睡在自己的茧中。你从莲叶间走来,亲自告诉我最后的话语。
你怜惜我没有听到,独自解开茧线传授智慧的线索。
因此我深受启发,内心充满对你的敬佩和赞誉。
在动荡的时代,士人奋力支撑社会的栋梁。
即使只有一片瓦也能抵挡风雨,让百代得以安宁。
虽然转圜看似容易,但毁灭根基仍令人担忧。
飞翔需高远,深潜需厚重,才能承受更大的挑战。
狂风巨浪中,山谷间的水流受阻无数。
旅途中的心情犹豫不定,期待雨过天晴舒展胸怀。
山峰上的柴火浓烟散去,河岸边的蓼草微红聚集。
我们驶入石门滩,稍作停泊欣赏这美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与友人陈漫翁告别的情景,充满了对友情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精炼,体现了宋代词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首句“笠泽老龟蒙,蛹卧丝自裹”以生动的比喻形象展开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通过对龟壳和蚕丝的描写,表达了一种静谧、内敛的氛围。接下来的“君从莲叶畔,亲领末后语”则是对告别场景的细致刻画,展示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深意长。
中间部分“怜我未得闻,独茧授长绪。因兹服英悟,郁郁副奇许”透露出一种遗憾和不舍,以及对未来可能重逢的美好愿景的期待。此后,“士于沦胥中,搏手架栏柱。一瓦不漂零,百世保风雨”则是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坚守信念的承诺。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转圜信无难,灭木犹有惧。高翔要深泳,厚积堪重负”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挑战时的自我鼓励和积极向前的态度。而“狂波浸三伏,回壑万流阻。旅情方夷犹,霁色待舒吐”则通过壮观的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内心对于远行友人的不舍与期待。
最后,“樵峰浓黑散,蓼岸微红聚。进舟石门滩,小泊看佳处”是对出发前的最后准备和对美好风光的留恋之情的抒写,从而在诗篇中营造了一种深远和宁静的结尾。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友情和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