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年首夏患足疾六月淫雨大作狱屋中水深二尺许囚板漂没六七日始退重此湿感不能步履今一载矣殊觉衰惫恐倏殒灭为十招魂以自慰卧起慷慨援笔立就词固不能尽工也丁未年四月二十五日作(其三)
明 · 杨爵
我生不辰,长夜转戚。
悠悠苍天,烨烨白日。
沆?弥漫,乾坤穆沕。
哭者既死,叹者为失。
旅魂杳杳,十丧六七。
呜呼魂兮魂兮,衮职尔补。
少延须臾,孰无肺腑。
悠悠苍天,烨烨白日。
沆?弥漫,乾坤穆沕。
哭者既死,叹者为失。
旅魂杳杳,十丧六七。
呜呼魂兮魂兮,衮职尔补。
少延须臾,孰无肺腑。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爵在丁未年四月二十五日所作,名为《十招魂》的第三篇。诗中表达了诗人因长期患病、生活困顿而产生的哀伤与无奈。
诗的开篇“我生不辰,长夜转戚”,诗人感叹自己生于不幸之时,长夜难眠,内心充满悲伤。接着“悠悠苍天,烨烨白日”两句,通过对比天空的广阔与太阳的明亮,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随后,“沆瀣弥漫,乾坤穆沕”描绘了天地间一片混沌,暗喻诗人生活的困境与迷茫。
“哭者既死,叹者为失”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哀悼和对失去亲人的痛苦。“旅魂杳杳,十丧六七”则进一步强调了失去亲人之多,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悲痛。最后,“呜呼魂兮魂兮,衮职尔补。少延须臾,孰无肺腑”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与对未来的忧虑,希望生命能稍作停留,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安宁。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个人遭遇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与哀愁,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