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慈仁寺毗卢阁登高谢麟伯何铁生陈六舟朱肯甫董研樵陈逸山王廉生同游
清 · 张之洞
吾欲反悲秋,秋气实快哉。
木落天雨霜,万里无氛埃。
志士如黄鹄,人海厌沈埋。
且登三藏阁,何异九成台。
磴道既多剥,步櫩又已摧。
秋花亦疏薄,辛苦残僧栽。
纷然俦侣集,解带倾尊罍。
晴空拥太行,万马脱衔来。
芦沟浊似汤,蓟丘低如坏。
决云一雕起,拂霄群雁排。
逸气翔寥廓,顿使襟抱开。
诸公皆能赋,一一大夫才。
下视九陌人,营扰徒喧豗。
年年有重阳,望古令人哀。
此寺盛明季,法筵閧如雷。
国初犹庄严,庙市奇书堆。
亭林赁庑住,渔洋游春回。
近日寿阳相,重复辟蒿莱。
坐客皆龙气,张陈朱曾梅。
嘉会已陈迹,行径生荒苔。
各自有千古,恨不相追陪。
抚此白露零,感我玄鬓衰。
靡靡枝上叶,常被商声催。
请看双虬松,铁干无摧颓。
牛山景下泣,秋井杜衔杯。
二子孰为贤,悠悠非我怀。
木落天雨霜,万里无氛埃。
志士如黄鹄,人海厌沈埋。
且登三藏阁,何异九成台。
磴道既多剥,步櫩又已摧。
秋花亦疏薄,辛苦残僧栽。
纷然俦侣集,解带倾尊罍。
晴空拥太行,万马脱衔来。
芦沟浊似汤,蓟丘低如坏。
决云一雕起,拂霄群雁排。
逸气翔寥廓,顿使襟抱开。
诸公皆能赋,一一大夫才。
下视九陌人,营扰徒喧豗。
年年有重阳,望古令人哀。
此寺盛明季,法筵閧如雷。
国初犹庄严,庙市奇书堆。
亭林赁庑住,渔洋游春回。
近日寿阳相,重复辟蒿莱。
坐客皆龙气,张陈朱曾梅。
嘉会已陈迹,行径生荒苔。
各自有千古,恨不相追陪。
抚此白露零,感我玄鬓衰。
靡靡枝上叶,常被商声催。
请看双虬松,铁干无摧颓。
牛山景下泣,秋井杜衔杯。
二子孰为贤,悠悠非我怀。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张之洞所作,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重阳节之际,登临慈仁寺毗卢阁的景象。诗人以秋天的开阔景象开篇,感叹秋气虽悲却也清新爽朗,落叶、霜降和万里晴空构成了一幅宁静壮丽的画面。他将自己比作志向高远的黄鹄,在人世间沉浮,寻求突破。
在登高过程中,诗人注意到阁楼的破败,秋花稀疏,僧人的辛劳,以及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衰败形成对比。他赞赏朋友们的才华,同时感叹世事变迁,人们忙于俗务,而古人的风雅已成过往。诗人感慨时光易逝,自己年华老去,树叶被秋声催促,而毗卢阁前的双虬松则坚韧不摧,象征着历史的长久和坚韧。
最后,诗人借牛山和秋井的典故,引发对贤者的选择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友人之间深厚情谊的怀念,以及对无法与他们共度未来的遗憾。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