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杂诗(其十一)
清 · 钱澄之
李公雅负中兴略,再出庾关功未成。
猛气岂徒援与国,锐师何故挫坚城?降书狎至谋难测,战鼓相闻敌莫经!整暇不教防燕饮,底须沈醉虐儒生!
猛气岂徒援与国,锐师何故挫坚城?降书狎至谋难测,战鼓相闻敌莫经!整暇不教防燕饮,底须沈醉虐儒生!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钱澄之创作的《端州杂诗》系列之一的第十一首。诗中描绘了李公在国家复兴策略上的雄心壮志,以及他再次出征庾关却未能成功的情景。诗人通过对比李公的英勇与失败,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
首联“李公雅负中兴略,再出庾关功未成”点明了李公肩负着复兴国家的重任,但两次出征庾关都未能取得预期的成功。这里运用了“雅负”的形象化表达,强调了李公的抱负和努力。
颔联“猛气岂徒援与国,锐师何故挫坚城?”进一步描述了李公的英勇和军队的锐利,却为何在坚固的城池面前遭遇挫折。这一联通过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李公及其军队未能实现目标的惋惜之情。
颈联“降书狎至谋难测,战鼓相闻敌莫经!”描绘了敌人突然到来,降书频繁送达,让李公难以预料接下来的策略。同时,战场上的战鼓声此起彼伏,暗示了战斗的激烈和紧张局势。
尾联“整暇不教防燕饮,底须沈醉虐儒生!”则表达了诗人对李公在面对困境时的态度的反思。整暇,意为从容不迫,这里似乎暗指李公在处理事务时过于放松,没有充分警惕潜在的威胁。而“防燕饮”可能是指预防小人或内部的隐患,“沈醉虐儒生”则可能是在批评李公在关键时刻未能妥善处理内部事务,甚至可能有滥用权力的行为。这一联通过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李公及其行为的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公事迹的回顾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治理和领导艺术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