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后望雪
宋 · 苏辙
秋雨仅熟禾,冬雪不掩块。
温风搜麦根,天意欲为害。
老农强推测,妄谓春当改。
三阳已换节,六出尚茫昧。
朝看扶桑暾,夜听土囊噫。
仓场久空竭,榆枣方伐卖。
丁夫病风热,孺子作疮疥。
无知此何辜,得罪彼有在。
造物伊谁憎,亦复自无奈。
慎勿翻雪海,冻馁无疆界。
温风搜麦根,天意欲为害。
老农强推测,妄谓春当改。
三阳已换节,六出尚茫昧。
朝看扶桑暾,夜听土囊噫。
仓场久空竭,榆枣方伐卖。
丁夫病风热,孺子作疮疥。
无知此何辜,得罪彼有在。
造物伊谁憎,亦复自无奈。
慎勿翻雪海,冻馁无疆界。
注释
熟:成熟。掩:覆盖。
搜:探寻。
害:灾害。
推测:猜测。
妄谓:胡乱认为。
三阳:指冬至后三个阳气渐盛的日子。
六出:雪花。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日出处。
土囊:土地。
仓场:仓库。
丁夫:壮丁。
冻馁:寒冷饥饿。
翻译
秋雨只让谷物成熟,冬雪无法覆盖田地。温暖的风探寻麦苗的根部,仿佛天意要带来灾害。
老农勉强猜测,胡乱认为春天会改变一切。
尽管已是三阳改天换季,但雪花仍迷茫飘落。
早晨看太阳从东方升起,夜晚听见土地发出叹息。
仓库长久空虚,榆树枣子被砍伐售卖。
壮丁患病发热,孩童也生了疮疥。
无人知晓这无辜何在,罪过却指向他人。
造物主对谁怀恨,又似乎无可奈何。
切勿搅动积雪如海,寒冷饥饿无边无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的《春后望雪》,描绘了秋季丰收后却遭遇冬雪可能带来的灾害,农民对春回大地的期待与现实的困惑。诗中通过"秋雨仅熟禾,冬雪不掩块",展现了秋收的微薄和冬雪的无情,"温风搜麦根,天意欲为害"则预示着可能的农作物损失。农民试图猜测天气变化,"妄谓春当改",然而"三阳已换节,六出尚茫昧",暗示春季并未如愿到来。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社会景象,"仓场久空竭,榆枣方伐卖",反映出粮食储备的匮乏和百姓生活的艰难,"丁夫病风热,孺子作疮疥"则揭示了疾病的困扰。诗人感慨大自然的无情和人间的苦难,"造物伊谁憎,亦复自无奈",表达出对命运无常的无奈。最后以警告"慎勿翻雪海,冻馁无疆界",警示人们面对可能的饥荒要谨慎应对。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民生疾苦和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在困境中的无奈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