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望紫金山有作赏析

望紫金山有作

明 · 谢榛
隔河一带碧嶙峋,薄暮登台注望频。
古洞深松归老鹤,金山瑶草待幽人。
泉奔巨壑常风雨,月傍高坛自鬼神。
丹侣有期应不负,三花树底醉长春。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幽静的山景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紫金山的自然之美与神秘氛围。

首句“隔河一带碧嶙峋”,以“碧嶙峋”描绘了山的翠绿与峭立之态,仿佛一道绿色的屏障横亘在河畔,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想象的空间。

“薄暮登台注望频”,点明时间与地点,傍晚时分诗人登上高台,频繁地眺望远方,表达了对山景的深切喜爱与向往。

“古洞深松归老鹤,金山瑶草待幽人”,这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山中的古洞、深松、金山、瑶草赋予生命,老鹤归巢,瑶草等待着隐士的到来,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充满诗意的自然景象。

“泉奔巨壑常风雨,月傍高坛自鬼神”,进一步描绘了山中泉流奔腾、巨壑风雨交加的动态画面,以及月光洒在高坛上,仿佛与鬼神对话的神秘氛围,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最后,“丹侣有期应不负,三花树底醉长春”,表达了诗人对于与道友相聚的期待与珍惜,希望在三花树下共度美好时光,享受永恒的青春与快乐,体现了道家哲学中追求长生不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紫金山的壮美与神秘,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和对道家哲学的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