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二首寄大中丞张肖甫(其二)
胡儿铁勒吞风去,共惮铜梁张太师。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黄裳的《塞上曲二首寄大中丞张肖甫(其二)》描绘了一幅边塞傍晚的悲壮场景。"向晚笳声满地悲",通过晚风中的胡笳声,传达出一种凄凉与哀伤的情绪,暗示着战事的紧张和士兵们的思乡之情。"大营方猎插金瑀",描绘出军营中士兵们正在狩猎的活动,但即使在这样的时刻,也可见战争并未停止,金瑀(箭簇)的插入更显战斗的残酷。
"胡儿铁勒吞风去",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敌人的勇猛和迅疾,如同铁勒骑兵乘风而驰,展现了边疆冲突的激烈。"共惮铜梁张太师",则表达了对张肖甫这位大中丞的敬畏,他以铜梁为姓,被誉为太师,足见他在军中的威望,连敌人都畏惧他的名号,暗含对张肖甫智勇双全的赞扬。
整首诗以边塞的悲笳声开篇,通过狩猎场景和敌人动态,烘托出紧张的战局,最后以对张肖甫的敬仰作结,展现了诗人对边防将领的敬佩以及对战争残酷的深刻认识。
词语解释
胡儿的意思:(1).指胡人。多用为蔑称。《汉书·金日磾传》:“﹝ 日磾 既亲近,﹞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 唐 李颀 《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五代 江为 《塞下曲》:“胡儿移帐寒笳絶,雪路时闻探马归。” 宋 陆游 《闻武均报已复西京》诗:“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寧知一日回。” 明 王世贞 《将军行》:“碧眼双胡儿,惯骑 大宛 驹。” 太平天囯 用为对 清 朝统治者的蔑称。《太平天囯诗歌选·天兵天将猛似虎》:“ 天京 天兵威似猛虎, 汉口 胡儿败若寒鷄。”(2)...
笳声的意思:胡笳吹奏的曲调。亦指边地之声。 唐 钱起 《送王相公赴范阳》诗:“ 代 云横马首, 燕 雁拂笳声。” 唐 郑愔 《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诗:“下嫁戎庭远,和亲 汉 礼优。笳声出虏塞,簫曲背 秦 楼。”...
太师的意思:◎ 太师 tàishī[Grand Tutor] 官名,西周置,为辅弼国君之臣,历代相因,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的职权。后又指太子太师,即辅导太子之官...
铁勒的意思:古族名。 汉 时称 丁零 , 北魏 时称 敕勒 或 铁勒 。 隋 时 铁勒 各部分布于东至 独洛河 (今 土拉河 )以北、西至 西海 (今 里海 )的广大地区,分属 东 、 西突厥 。其 漠北 十五部以 薛延陀 与 回纥 为最著。《旧唐书·回纥传》:“ 迴紇 其先 匈奴 之裔也,在 后魏 时,号 铁勒 部落。其众微小,其俗驍强,依託 高车 ,臣属 突厥 ,近谓之 特勒 。” 唐 沉佺期 《塞北》诗之二:“ 紫塞 金河 里, 葱山 铁勒 隈。”《元史·天文志一》:“当时四海测景之所凡二十有七,东极 高...
铜梁的意思:(1).产铜的山。 南唐 陈陶 《旅次铜山途中先寄温州韩使君》诗:“束马过铜梁,苕华坐堪老。”(2).山名。在 四川省 合川县 南。山有石梁横亘,色如铜。《古文苑·扬雄<蜀都赋>》:“ 铜梁 金堂 ,火井龙湫。” 章樵 注:“ 铜梁山 在 宕渠县 。” 北周 庾信 《上益州上柱国赵王》诗之一:“ 铜梁 影棠树,石镜写褰帷。” 倪璠 注:“ 铜梁 影棠树者,言 赵王 出镇 益州 巴 蜀 , 铜梁 是听政之所,若 召伯 《甘棠》矣。”...
向晚的意思:◎ 向晚 xiàngwǎn[at dusk] 临近晚上的时候向晚的风很凉爽...
营方的意思:分布四方。《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譬犹众目营方,则天纲自昶。” 李善 注:“营,布居也。” 吕延济 注:“譬犹众网之目经营於四方,开而张之,天下网徧,故网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