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风树亭临江经历潘德全进士其父葬海宁之彭坡待制赵仲睦为书树亭赋二绝(其二)赏析

风树亭临江经历潘德全进士其父葬海宁之彭坡待制赵仲睦为书树亭赋二绝(其二)

元末明初 · 陈谟
墨妙谁题枫树亭,翰林待制有仪型。
九原含笑应无憾,更待焚黄换刻铭。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陈谟对风树亭的一次深情咏叹。诗中以“墨妙”开篇,赞美了题写亭名的书法艺术之高妙,暗示了亭名背后的文人雅趣与历史积淀。接着,“翰林待制有仪型”一句,不仅描绘了题字者的身份尊贵,还暗喻其品行端庄,如楷模一般。

“九原含笑应无憾”,这里运用了典故,九原指的是古代的墓地,此处借指已故之人。诗人想象已故的题字者在九泉之下含笑,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敬意,同时也暗示了作品的永恒价值,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时间的情感共鸣。

最后,“更待焚黄换刻铭”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文将被镌刻于石碑之上,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这一句不仅体现了对作品持久影响力的期待,也寄托了对文化传承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对艺术成就的赞叹以及对文化传承的向往,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深远的作品。

词语解释

待制的意思:(1).等待诏命。《后汉书·蔡邕传》:“侍中祭酒 乐松贾护 ,多引无行趣埶之徒,并待制 鸿都门 下,憙陈方俗閭里小事,帝甚悦之,待以不次之位。”(2).官名。 唐 置。 太宗 即位,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门下两省,以备访问。 永徽 中,命弘文馆学士一人,日待制于 武德殿 西门。 文明 元年,诏京官五品以上清官,日一人待制于 章善 、 明福门 。 先天 末,又命朝集使六品以上二人,随仗待制。 永泰 时,勋臣罢节制,无职事,皆待制于 集贤门 ,凡十三人。 崔祐辅 为相,建议文官一品以上更直待制。其后著令,...

焚黄的意思:旧时品官新受恩典,祭告家庙祖墓,告文用黄纸书写,祭毕即焚去,谓之焚黄。后亦称祭告祝文为焚黄。 宋 王禹偁 《送密直温学士西京迁葬》诗:“留守开筵亲举白,故人垂泪看焚黄。”《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 遐叔 回到家中,焚黄謁墓,杀猪宰羊,做庆喜筵席,遍请亲隣。” 清 赵翼 《王述庵道经毘陵停舟话旧》诗:“焚黄詔特荣先垄,飞白书应起赐楼。”...

翰林的意思:[释义](名)唐以后皇帝的文学侍从官,明清两代从进士中选拔。 [构成]偏正式:翰(林...

含笑的意思:◎ 含笑 hánxiào(1) [have a smile on one’s face]∶面露微笑含笑不语(2) [banana shrub]∶中国的一种常绿灌木( Michelia figo ),枝很密,叶子狭椭圆形,花淡黄色,有香味,可提取芳香油。供观赏(3) [flower of banana shrub]∶这种植物的花(4) [michelia]∶含笑属植物的泛称川含笑白花含笑...

九原的意思:◎ 九原 Jiǔyuán[Jiuyuan] 本为山名,在今山西新绛县北。相传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后世因称墓地为九原。汝在九原。——清· 袁枚《祭妹文》...

刻铭的意思:(1).在金石等器物上镂刻文字。《汉书·郊祀志下》:“大臣子孙刻铭其先功,臧之于宫庙也。” 唐 杜甫 《赠司空王公思礼》诗:“洗剑 青海 水,刻铭 天山 石。”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斛铭》:“家中量衡无二致,刻铭於斛之四面:出以是,入以是,子孙永如是。”(2).刻于金石等器物上的文字。《宋书·宋白传》:“ 泰山 有 唐玄宗 刻铭。”...

墨妙的意思:(1).精妙的文章。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虽 渊 云 之墨妙, 严 乐 之笔精……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 唐 陈子昂 《为乔补阙庆武成殿表》:“臣所恨才非墨妙,思乏笔精;不能赞扬休祚,歌咏圣德。”(2).精妙的书法。 唐 鲁收 《怀素上人草书歌》:“吾观文士多利用,笔精墨妙诚堪重;身上艺能无不通,就中草圣最天纵。”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王进德 ﹞弹琴读书,或展古人墨妙,临写不释手。” 清 赵翼 《题肃本淳化帖》诗:“所嫌腕弱但涂蚓,敢詡墨妙堪笼鹅...

无憾的意思:没有怨恨;没有不满。《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宋 魏了翁 《题孙教授志铭》:“吾同年友 孙次龙 之葬, 张义立 誌之, 刘文节公 铭之,可以无憾矣。” 巴金 《爝火集·一颗红心》:“他一直到最后都没有放下他的笔,他死而无憾。”...

仪型的意思:同“ 仪刑 ”。1.做楷模,做典范。《元典章·礼部三·祭祀》:“已上係自古忠义直烈,仪型后世,赞扬风化者,故歷代载於祀典。” 清 曾国藩 《送唐先生南归序》:“考乎其从游之徒,则践规蹈矩,仪型乡国。”(2).楷模;典范。 宋 苏轼 《次韵张安道读杜诗》:“简牘仪型在,儿童笺刻劳。今谁主文字,公合把旌旄。” 明 薛蕙 《送杨石斋》诗:“事业存钟鼎,仪型照简编。”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军次实录序》:“故凡其意之所及,笔之所书,无不诚心佩服,奉为仪型。”(3).仪容。 宋 苏轼 《滕达道挽词》之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