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送郑侍御谪闽中赏析

送郑侍御谪闽中

唐 · 高适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拼音版原文

zhéjūnhènmǐnzhōngjiùguò

dōuqiūyànshǎozhīshìyuánduō

dōngyúnshānnántiānzhàng

dāngféngxíngshènfēng

注释

(1)侍御:官名。郑侍御为高适的朋友。闽中:今福建省福州市。(2)大都:大概。(3)瘴疠:山林湿热地区流行的恶性疟疾等传染病。(4)雨露:皇帝的恩泽。(5)风波:指路途险阻。

翻译

你远谪荒瘴,不应该怨恨萦心,朋友,我曾经是去过闽中之人。
到闽中大概很少见到远旅雁阵;深夜,听到的都是哀伤的猿啼。
闽东的山路,到处是云昏岭峻,闽南住久了,瘴疠也不必心悸。
朋友,你一定逢赦,恩沾雨露,珍重啊,风波之献,路上当心!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名为《送郑侍御谪闽中》。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是在送别自己的朋友郑侍御,他被贬官到闽中(今福建一带)。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切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于这种政治上的贬谪行为的无奈与悲哀。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 这两句表明尽管朋友被贬官,但他本人对于这次的分离并不感到怨恨。因为诗人曾经也在闽中有过旅居的经历,所以对那里的风土比较熟悉。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这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一种孤寂与凄凉的情绪。大都指的是长安,即唐代的都城。秋天的雁(大雁)通常是成群结队地飞过,但这里却说“少”,反映出一种萧索和冷清。而夜猿多,则增添了一种荒凉与恐怖的氛围。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这两句则是在描绘闽中的自然景观。云山相连,给人以遮蔽之感;而“南天瘴疠”指的是南方的热带地区,那里的气候潮湿,容易生病,这里用“和”字来形容,更添了一种柔和但又不易察觉的危险。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这两句是诗人对郑侍御的劝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小心翼翼地应对,就像要注意避免外界的各种影响一样。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既表现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也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不公与无奈。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质朴自然,是高适风格的典型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