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陈修仲题会稽宋尉澄晖亭
宋 · 赵鼎臣
鉴湖绕君家,近在门前路。
置亭昔未善,对面无觅处。
胜地天所储,造物费陶铸。
惟昔居者谁,熟视不知措。
会逢赏心人,卓荦见深度。
疏朗引湖山,豁达去屏户。
开轩明月来,解榻清风驻。
初无结驷劳,怪此咄嗟具。
更得黄绢词,当烦神物护。
置亭昔未善,对面无觅处。
胜地天所储,造物费陶铸。
惟昔居者谁,熟视不知措。
会逢赏心人,卓荦见深度。
疏朗引湖山,豁达去屏户。
开轩明月来,解榻清风驻。
初无结驷劳,怪此咄嗟具。
更得黄绢词,当烦神物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友人陈修仲所题的会稽宋尉澄晖亭的赞美与欣赏。诗人赵鼎臣以次韵的形式,表达了对澄晖亭所在环境的赞叹和对亭子本身设计的赞赏。
首先,诗人指出澄晖亭位于鉴湖之畔,其地理位置极为优越,近在眼前,仿佛是自然与人工巧妙结合的产物。接着,诗人通过“置亭昔未善”一句,暗示了亭子建造之初可能并未得到妥善处理,但经过时间的洗礼,亭子的美逐渐显现出来,成为一处可以“对面无觅处”的独特景观。
“胜地天所储,造物费陶铸”两句,诗人将澄晖亭所在的地点视为上天的馈赠,大自然赋予了这里独特的魅力,需要精心雕琢才能展现出其真正的价值。接下来,“惟昔居者谁,熟视不知措”则表达了对于过去未能充分认识到亭子价值的遗憾。
随后,诗人转而赞扬遇到“赏心人”,即能够欣赏到亭子真正深度与美的知音。在这样的赏识下,亭子的设计得以展现其“疏朗引湖山,豁达去屏户”的特点,即亭子的布局既与湖山相呼应,又打破了原有的封闭感,创造出开阔的空间感。
“开轩明月来,解榻清风驻”描绘了亭子在不同季节或时间下的美好景象,无论是明月照耀下的夜晚,还是清风拂面的时刻,亭子都能成为人们心灵的避风港。最后,“初无结驷劳,怪此咄嗟具”表达了对亭子建造过程的轻松与效率的惊讶,以及对亭子本身功能的肯定。
“更得黄绢词,当烦神物护”则是诗人对亭子文化价值的进一步提升,希望有更多的人能通过文字记录下这一美景,并得到神灵的庇佑,使其流传久远。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澄晖亭环境、设计、功能以及文化价值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人类智慧结合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知音相遇的喜悦与对美好事物传承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