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食翁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冥冥青枫林,戢戢归飞翼。
飞鸟亦有巢,老翁行乞食。
问翁何方人,挥涕答不得。
良久前自言:“家在东山侧。
薄田五十亩,父子艺黍稷。
宿昔天地平,黾勉努筋力。
中妇提壶浆,小妇当机织。
老妻低白头,扶孙共匍匐。
冬日农事歇,斗酒呼亲识。
鸡豚稻粱饭,壮我衰颜色。
宁知属戎马,秋毫见取索。
一岁耕且锄,不足供赋役。
芸田倦未起,肢体被鞭策。
贫家力已竭,公家求日益。
有田以自养,反以速穷厄。
欲卖与豪家,乡邻少人迹。
当时富贵者,荒草生空宅。
回头语孙子:‘流离任所适。
重恐官吏至,岂能受逼迫。
黄泉亦相见,何必人间客’。
欲呼一饭别,盎无半升麦。
出门各分手,痛哭辞阡陌。
哀哉竟至今,两不闻消息。
老身一葛衣,朽烂委荆棘。
饿死污人乡,不死长悽恻。
新朝泽万物,我独罹斯极”。
下民日憔悴,上天安可测。
飞鸟亦有巢,老翁行乞食。
问翁何方人,挥涕答不得。
良久前自言:“家在东山侧。
薄田五十亩,父子艺黍稷。
宿昔天地平,黾勉努筋力。
中妇提壶浆,小妇当机织。
老妻低白头,扶孙共匍匐。
冬日农事歇,斗酒呼亲识。
鸡豚稻粱饭,壮我衰颜色。
宁知属戎马,秋毫见取索。
一岁耕且锄,不足供赋役。
芸田倦未起,肢体被鞭策。
贫家力已竭,公家求日益。
有田以自养,反以速穷厄。
欲卖与豪家,乡邻少人迹。
当时富贵者,荒草生空宅。
回头语孙子:‘流离任所适。
重恐官吏至,岂能受逼迫。
黄泉亦相见,何必人间客’。
欲呼一饭别,盎无半升麦。
出门各分手,痛哭辞阡陌。
哀哉竟至今,两不闻消息。
老身一葛衣,朽烂委荆棘。
饿死污人乡,不死长悽恻。
新朝泽万物,我独罹斯极”。
下民日憔悴,上天安可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乞食老翁的悲惨生活境遇,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无奈。诗中通过老翁的自述,展现了战乱时期百姓生活的艰辛与绝望。
“冥冥青枫林,戢戢归飞翼。” 开篇以凄凉的景象引入,青枫林中,飞鸟归巢,象征着老翁孤独无助的生活状态。
“飞鸟亦有巢,老翁行乞食。” 飞鸟尚有归宿,而老翁却只能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对比强烈,凸显了老翁的悲惨命运。
“问翁何方人,挥涕答不得。” 老翁不愿透露自己的来历,泪水滑落,表达了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接下来,老翁讲述了自己原本的生活状态:拥有五十亩薄田,与家人共同劳作,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然而,战乱来临,生活变得艰难。妻子提壶送饭,儿媳织布,老妻低头织补,全家共同努力维持生计。冬季农事结束,他们欢聚一堂,共享丰收的喜悦。
然而好景不长,战乱加剧,官府苛捐杂税不断,使得原本自给自足的生活难以维系。老翁不得不日夜辛勤劳作,但仍然无法满足赋役的需求。贫穷使得家庭力量耗尽,而官府的索取却日益增加。最终,老翁被迫考虑卖掉土地,但因无人问津而未能如愿。昔日的富贵人家,如今只剩下荒草覆盖的空宅。
老翁对未来充满忧虑,担心官吏再次到来,无法承受压迫。他渴望与家人团聚于黄泉之下,而不是在人间遭受折磨。在饥饿面前,老翁甚至找不到足够的食物来准备一顿饭,最终与家人分别,痛哭离去。
这首诗深刻揭示了战乱时期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表达了对老翁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通过老翁的自述,诗人展现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以及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