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题徐工部节孝册二首(其一)赏析

题徐工部节孝册二首(其一)

明 · 王以悟
天祸东扬日,孝儿独有名。
丹心青史在,九死一毛轻。
挝鼓声争烈,服砒意更倾。
令人思蔡顺,厚遣赤眉营。

注释

天祸:天灾。
东扬:横扫东方。
孝儿:孝子。
独有名:名留青史。
丹心:忠诚之心。
青史:史册。
九死:多次面临死亡。
一毛轻:轻如鸿毛。
挝鼓:击鼓。
声争烈:声音激烈。
服砒:服毒。
意更倾:决心更坚。
蔡顺:古代忠臣。
厚遣:慷慨对待。
赤眉营:赤眉军。

翻译

天灾横扫东方之日,唯有孝子名留青史。
他的忠诚铭记在史册,视生死如鸿毛般轻浮。
击鼓声激烈无比,服毒的决心更加坚定。
这让人想起蔡顺,他慷慨对待敌军赤眉军。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以悟的《题徐工部节孝册二首(其一)》描绘了一位孝子在国家动荡时期展现出的高尚品德。首句“天祸东扬日”暗示了时局艰难,而“孝儿独有名”则突出了主人公在逆境中坚守孝道的特殊地位。"丹心青史在"赞扬了他忠诚的心志和将被历史铭记的行为,"九死一毛轻"进一步强调了他对孝行的执着,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视若等闲。

后两句“挝鼓声争烈,服砒意更倾”通过激烈的击鼓声和服毒的决心,展现了孝子为了尽孝不顾一切的决心。最后两句“令人思蔡顺,厚遣赤眉营”,借古代忠孝故事中的蔡顺来比拟,表达对这位孝子深沉的敬佩,认为他的行为足以感动并激励他人,甚至能影响到敌对阵营。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一位在乱世中坚守孝道的英雄形象,体现了儒家伦理对于社会道德的深远影响。

词语解释

赤眉的意思:亦作“ 赤糜 ”。1.指 汉 末以 樊崇 等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因以赤色涂眉为标志,故称。《汉书·王莽传下》:“赤眉 樊崇 等众数十万人入 关 ,立 刘盆子 ,称尊号。”《汉书·王莽传下》:“赤糜闻之,不敢入界。” 颜师古 注:“糜,眉也。以朱涂眉,故曰赤眉。古字通用。” 唐 李白 《上云乐》诗:“赤眉立 盆子 , 白水 兴 汉光 。” 清 邓汉仪 《枕烟亭听白三琵琶》诗之一:“赤眉铜马千秋恨,谱入鵾絃最感人。”(2).泛指农民起义军。 清 申涵光 《闻淮扬凶荒》诗:“昨岁 淮 扬 雨,秋禾掩碧涛。...

丹心的意思:[释义](名)赤心。 [构成]偏正式:丹(心 [例句]一片丹心照汗青。(作主语)[同音]担心...

独有的意思:(1).独自具有;独自据有。《管子·形势》:“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独有也。” 支伟成 通解:“夜行,谓阴行其德,则人不与之争,故独有之也。”《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2).只有;特有。《史记·历书》:“是时,独有 邹衍 ,明於五德之传,而散消息之分,以显诸侯。” 唐 张籍 《贺周赞善闻子规》诗:“此处谁能听,遥知独有君。” 茅盾 《子夜》五:“土匪这样猖獗,真是 中国 独有的怪现象。” 毛泽东 《冬云》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

九死的意思:...

令人的意思:◎ 令人 lìngrén[cause people;make one] 使人令人发指令人兴奋...

青史的意思:[释义](名)史书。 [构成]偏正式:青(史 [例句]永垂青史。(作宾语)...

天祸的意思:上天降下的祸殃。《公羊传·宣公十二年》:“边垂之臣,以干天祸。” 晋 潘岳 《寡妇赋》:“何遭命之奇薄兮,遘天祸之未悔。”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 真宗 即位,有彗星见于东方……是天祸也。” 清 侯方域 《郑氏东园记》:“将人事废而天祸作。”...

挝鼓的意思:(1).击鼓。 唐 岑参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诗:“军中置酒夜挝鼓,锦筵红烛月未午。” 清 陈维崧 《水龙吟·江行望秣陵作》词:“何处廻颿挝鼓,更玉笛数声哀怨。”(2).特指击登闻鼓。《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六年》:“今畿甸之民,州县一不得其情,则之臺之省,以至挝鼓,必彻而后已。”参见“ 登闻鼓 ”。...

一毛的意思:(1).一根毛。喻细小、轻微的事物。《韩非子·显学》:“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脛一毛。”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假令僕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螻蚁何以异?”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莫肯费其半菽,罕有落其一毛。” 宋 朱熹 《观书有感》诗之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蒙衝巨舰一毛轻。”(2).指一根凤毛。喻人年少有贤才。 唐 岑参 《送张郎中赴陇右觐省卿公》诗:“中郎凤一毛,世上独贤豪,弱冠已银印,出身唯宝刀。” 唐 杜甫 《送苏州李长史之任》诗:“一毛生凤穴,三尺献龙泉。” 唐 熊孺...

有名的意思:◎ 有名 yǒumíng[well-known;famous;celebrated] 出名;名字为大家所知有名的科学家...

争烈的意思:(1).比功勋。《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羣臣,声施后世,与 閎夭 、 散宜生 等争烈矣。”(2).犹争光,争辉。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四:“五言之妙,与《三百篇》、《离骚》争烈可也。”参见“ 争光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