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裱褙匠
宋 · 萧立之
牙签玉轴新未触,何如颓檐灯火读。
李成骤雨郭熙山,何如一藤烟火间。
书画移人亦尤物,宝绘堂中长公说。
子持此艺将归时,霜刀正足供刈葵。
争名场中困机械,学古悠悠晚知悔。
残编料理数能来,了我明窗读书债。
李成骤雨郭熙山,何如一藤烟火间。
书画移人亦尤物,宝绘堂中长公说。
子持此艺将归时,霜刀正足供刈葵。
争名场中困机械,学古悠悠晚知悔。
残编料理数能来,了我明窗读书债。
鉴赏
这首诗《赠裱褙匠》由宋代诗人萧立之创作,通过对比和比喻,生动展现了对裱褙匠技艺的赞美与敬佩。
首句“牙签玉轴新未触,何如颓檐灯火读”,以“牙签”和“玉轴”形容书籍的精美,与“颓檐灯火读”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在昏暗灯光下阅读的意境,暗示了裱褙匠所修复的书籍如同新书般珍贵,值得细细品味。
接着,“李成骤雨郭熙山,何如一藤烟火间”,通过引用宋代著名画家李成和郭熙的作品,进一步强调了裱褙匠技艺的高超,能够使修复后的作品如同原作一般传神,甚至超越了在自然环境中欣赏画作的体验。
“书画移人亦尤物,宝绘堂中长公说”,点明了书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能够触动人心的珍品,而裱褙匠在宝绘堂中的故事,被长公(可能是指某位重要的收藏家或鉴赏家)所讲述,进一步提升了裱褙匠技艺的地位。
最后,“子持此艺将归时,霜刀正足供刈葵”,表达了对裱褙匠技艺传承的期待,希望他能够将这门技艺带回家乡,就像霜刀可以用来收割作物一样,为社会带来实用价值。
“争名场中困机械,学古悠悠晚知悔”,反映了在追求名利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忽视了传统技艺的重要性,直到晚年才开始后悔没有早些学习和传承。
“残编料理数能来,了我明窗读书债”,则表达了对裱褙匠修复书籍的感激之情,希望他能够继续修复更多的书籍,满足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如同解决了明窗下的读书之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不仅赞美了裱褙匠的技艺,也反映了对传统文化和知识传承的重视,以及对现代社会中人们价值观的反思。